从小到大,总是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它到底最后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可是现在,读书学历再高,找工作同样有压力,现在也有不少人是那种所谓的“书呆子”,就是虽然书读的多,但是却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读书呢?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是今天的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迷茫,无知,不知道未来。
也许作为我们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除了读书,其他的事情,还有家里的一些情况,父辈们都不会让我们知道。
而且父辈们也对我们说,说我们只管好好读书,其他的什么事都不用我们管。所以从小到大,除了读书,像是一些为人处世,还有一些与人相处的方式,我们一无所知。
除了读书,一些课外活动,登山,还有社工劳作,这些方面的接触很少,对外面的世界我们也一无所知,很多事情并不了解。
社会接触太早,难免迷失,这可以理解,但是阅历不广,涉世未深,即使混到大学毕业出了社会,性格上还是比较软弱,没有主见。
没有见过大山的生活,没有经历过粗茶淡饭,为了生活打拼的艰辛,我们读书,只是为了走出大山,只不过为了更好的生活。
可是这一切,却没有办法达成,再说,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书,读书也只是为了自己能够摆脱文盲,对于对于找工作,却不能够完全保证。
都说现实,现实,课本,教材,还有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并不贴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什么,定位是什么,那又怎么知道自己需要哪方面的知识,阅读哪方面的书籍了。
要有目标,要有方向,才能定位,也才能够明确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抱定这种志向,然后才会不断努力,最终达成目标。
善于阅读的人,肯定是都能够在书中汲取营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说读书读来读去,什么收获都没有,也没有增长一点点知识,这样的效果肯定不会好的。
古代的书籍有文韬武略,经史子集,涉及到百家学说,要读懂肯定很难,如果说没有译文,或者说讲解的话,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每个人的性格差异不同,所阅读的书的种类也不同,需要哪一方面的书籍,或者说哪一方面的学科知识欠缺,然后再补充的。
都说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现代社会虽然说有人可以做到读万卷书,但是要做到真正行万里路的人就很少了,更何况还要阅人无数呢。
没有人生的目标,确定人生的方向,行动统一,读书就永远是盲目的,根本没有多少收获,即使真的出社会了,找到工作了,生活还是一片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