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视频我反复听了五遍,感觉每一个字,我都想把它记下来!我把视频中的主要内容摘抄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也许孩子大了,就不会跟你撒娇了;也许她是真的累了,她进入车内,就像进入儿时的襁褓,只想静静的享受。
那不用动任何脑子的松弛感,在这个流光溢彩的夜晚,两个灵魂安静的呆在时光里,她不说话,我也觉得十分美好!
女儿小的时候,我极少去喊女儿起床,因为从她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跟她有一个认真的约定,我说:“女儿,爸爸妈妈绝对不会去喊你起床。起床是你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定好闹钟,自己起床,即使迟到了,爸爸也会无动于衷的。”
但是这个约定的落地和执行,需要强大的战略定力。有好几次她妈妈忍耐不住,捏手捏脚地走到女儿的房间门口,通过门缝往里看,有时候按耐不住,怒火冲天地就要马上冲进去了,被我一把拽了回来。
事实上,女儿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她养成了自己起床的好习惯,她也几乎没有迟到过。
高考结束后,我更加放任她睡到自然醒。我经常倚在她房间的门框上,静静地看她肆无忌惮的睡姿,听她均匀的呼吸声。这一刻,我真希望时光可以静止。我知道她睡在这张床上,可以获得一种松弛感,就像小时候躺在妈妈的怀抱里,舒适感和安全感满满的,这不就是家应该有的感觉吗?允许孩子在你面前摆烂一会儿,躺平一会儿,挺好的,天塌不下来。
我一直相信,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和耐心,她会还你阳光和自信。我清楚的知道孩子回到家中是来感受温暖和幸福的,是来享受那种无所顾忌的松弛感的,不是来寻求训斥和挑剔的。请小心呵护这份情感需求,不要破坏即将发生的小美好,更不要失去成为孩子精神伙伴的机会。
松弛的感觉相当好,不仅孩子需要,父母也需要。你会惊奇的发现:一个家庭,如果父母松弛下来之后,发生的一切都会非常顺利。一旦这个家庭中,父母充满了焦虑、压抑、愤怒、声嘶力竭,那他的生活处处就会鸡飞狗跳,千疮百孔。《父母的觉醒》中有一句话我特别欣赏,“做父母的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生活中一些琐碎的细节,在这个秋日的暖阳里,显得那么随意而温馨。也许所谓的亲情就藏在这些毫无意义的细节里,这些一闪而过的画面,也许她在很多年后会依稀记得。
我想,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金钱,不是豪礼,也不是豪车,而是这些充满爱的画面和瞬间。在很多年后,她会记起,而且从中吸取力量。
我突然觉醒,之所以很多孩子在高考结束之后选择逃离父母,逃离他长大的那个城市,我想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在家里无法感受到那种松弛感,本该温润而且美好的时光,被挑剔、责怪、埋怨、期待甚至吼叫硬生生地碾成了压缩饼干,连同岁月一样,变得干涩难咽。
一位母亲说自己的孩子非常优秀,成绩也很好,但是就是故意跟父母对着干,偏偏不听妈妈的话,她非常痛苦!
我跟她说:孩子需要成长,做父母的也需要成长。如果我们不能从内心真正地接纳、认同、欣赏自己的孩子,不能给他一个瞬间可以获得安全感、获得松弛感的家,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对抗,选择逃离。孩子有家不想回,是成长的悲剧,是父母的悲剧。
但是做父母更大的悲哀是,只希望孩子成长,自己却拒绝成长;渴求孩子,却放任自己。
《父母的觉醒》作者——美国正面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教育专家萨巴瑞女士说: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张和期待,也不需要父母的控制和权威。父母只需要调整好自己的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孩子和谐相伴。她还说,父母的觉醒和改变,才是教育的真正开始。
父母的觉醒,什么时候都不晚,成长就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