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曹沫与荆轲
曹沫,春秋鲁国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560/8eafae958ad8bd9e.png)
当时齐国欲称霸中原,连年征战,鲁国接连被齐国打败,不得已屈服了齐国。
周厘王元年,桓公以周王命布告宋、鲁、陈、蔡、卫、郑、曹、邾诸国,约以三月朔日,会盟于柯(今山东东阿西南)地。
鲁庄公前往会盟时问:“谁愿和我同去?”
将军曹沫请往。
庄公说:“你三次都败给齐军,不怕齐人笑话?”
曹沫说:“我去自会雪耻。”
庄公说:“如何雪耻?”
曹沫说:“君当其君,臣当其臣。”
庄公说:“寡人越境求盟,犹如再败了一次。若能雪耻,我听你的!”就和曹沫同行。
这次会盟隆重庄严。盟坛高筑,两边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齐桓公和管仲正坐坛上。会盟规定,只许鲁君一人登坛,其余随员在坛下等候。当鲁庄公来到会场,将要升阶入坛时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会盟宾相告诉曹沫只能在坛下等候,曹沫瞪大眼睛怒目而视,吓得宾相后退几步,鲁庄公与曹沫就顺阶入坛。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正准备歃血为盟,这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顿时齐桓公被吓的目瞪口呆。管仲忙插进齐桓公与曹沫中间,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问: “将军要干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560/74392eb4208b4e3f.png)
曹沫正然道:“齐强鲁弱,你国侵略鲁国,欺人太甚。现在鲁国城破墙毁,请考虑怎么办?”
齐桓公见形势不妙,急忙说:“大夫且慢,你说怎样就怎样!”
曹沫说:“要求归还被侵略的城池!”
齐桓公连忙答应,说:“寡人马上与你立誓。”并向天指日发誓决不反悔,也不追究曹沫劫盟之罪。曹沫收剑,微笑自如,遂签定盟和约。
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齐许多臣愤愤不乐,都要桓公毁约,桓公曰:“寡人已许曹沫矣!匹夫约言,尚不失信,况君乎?”
管仲也不赞同毁约,说:“毁约,贪图眼前小利,求得一时痛快,后果是失信于诸侯,失信于天下。权衡利害,不如守约,归还占领的鲁国国土为好。”
司马迁将曹沫作为《史记·刺客列传》的首篇人物,其实他不象一个刺客,倒像个政治冒险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560/217e684e0630601c.png)
在先秦刺客历史中,曹沫是比较幸运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保住了名声,更重要的是保住了祖国的领土主权。
有人认为,曹沫是将军,在战场上屡屡失败,就用劫持诸侯索还土地的行为来挽救和弥补自己的失败。劫持行动可换取国家一时的平安,但对医治国家的患痈却毫无益处。也成了日后太子丹心中的楷模。
若不肯采用贤能、励精图治,推行全面改革,增强自己的国力,齐强鲁弱的力量就永远得不到改变。
曹沫的劫持行动体现出了他的短见。
但是,就劫盟本身而言,确实有大无畏精神。
为自己雪耻想和为国家利益着想,在那一刻,究竟哪个更多一些呢?
那么契约精神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560/20f993603611908c.png)
最后一个应该是荆轲刺秦王,因为太熟悉了,就不写具体过程了。
自古到今,对荆轲的评论褒贬不一。
荆轲的壮举乍看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厚遇,反抗秦的侵略。
也许作为侠客的荆柯是在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正是在这件伟业完成的过程中,他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刺客或者说侠客轻生忘死、舍生取义行为的内驱力,是追求具有超越意义的“名高于世”,一个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名”。
侠义精神流传数千年,可惜现在的人已经失去了,反倒是强权横行者,恃强凌弱受人羡慕。见义勇为者、反抗暴虐者反遭嘲笑。
为什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43560/6de5b4de2a53821f.png)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