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汉匈之间大规模对决,集中于前129年至前119年,这一时期,由于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天才指挥,汉军吊打匈奴。这里,也有张骞的功劳啊。张骞从西域返回,由于他曾在匈奴呆过十多年,熟悉匈奴地理环境,前123年,武帝刘彻就让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张骞知道哪里水草丰茂,哪里是绝境死地,成为卫青大军的最佳向导,回师后被刘彻封为博望侯。
前121年,夏季,张骞和李广同时从右北平分路出击匈奴。李广率四千骑兵北行几百里,撞上了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骑兵。李广兵卒死伤过半,只能硬挺。直到第二天,张骞率的一万骑兵才到,匈奴解围退去。按汉朝法律,张骞行军迟缓,延误限期,应处死刑,用钱赎罪,降为平民(详见拙文《四十八年军龄的李广为何至死未能封侯?》)。
而就在同一年,骠骑将军霍去病,春季,深入匈奴腹地,斩杀折兰王、卢侯王(都是匈奴的大酋长),生擒浑邪王的王子、宰相、都尉(军区司令),得匈奴左耳八千九百六十个,夺取休屠王用来祭天的金人神像。夏季,再次远征,生擒匈奴的单恒王、酋涂王,及宰相、都尉,俘虏二千五百人。割耳三万零二百个,另俘获五个匈奴小王、五个小王的母亲、单于阏氏(皇后)、王子五十九个,还有匈奴宰相、将军、当户、都尉等共六十三人。
衣赐履说:充分说明,一个人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不要非干那些自己干不了的事儿。张骞,就是出使西域的,打仗恐怕不行。霍去病就是匈奴左耳收割机,让他出使西域,估计一百条命也不够用的。此处,为何要说霍去病的事儿?因为,如果没有他,张骞无法再次出使西域。
同年秋天,匈奴内讧,浑邪王率领他的百姓投降了汉朝,伊稚斜单于被驱逐到瀚海沙漠以北,这样,从盐泽(新疆罗布泊)以东,直到边塞,成为真空,不见匈奴踪迹,前往西域的道路,几乎畅达。
张骞虽然已经成了老百姓,但刘彻始终没有忘记西域那片神奇的土地,没事儿就把张骞叫到宫里询问。聊来聊去,张骞建议:
我在匈奴时,听说乌孙(首都赤谷城,中亚伊赛克湖东南中国边境)国王叫昆莫(乌孙王国原来立国河西走廊,后来被月氏王国驱逐,向西流浪,在中亚伊赛克湖东南定居,领土扩张到今伊犁河流域及楚河下游),昆莫的老爹,原本是匈奴西边一个小国的君王,被匈奴格杀。昆莫那时刚刚出生,被匈奴扔到野外,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哺乳期的母狼跑过来给他喂奶,各种鸟儿衔着肉飞到他身边来喂他。冒顿(读如墨毒)单于感到非常神奇,就收留了昆莫。等昆莫成年后,为匈奴领兵打仗,屡次立功,冒顿单于就把他父亲的百姓还给了他,命令他长期驻守在匈奴西部。冒顿单于死后,昆莫率领他的民众向西迁移,宣称独立,不再去朝拜匈奴。匈奴恼火,也曾派军队攻打昆莫,但没占到便宜。现如今,匈奴被我们揍得满地找牙,而原来浑邪王控制的地方又没人守卫。所有的蛮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贪图汉朝的财物,如果我们此时许以厚赠,让昆莫带着他的人民迁回原来浑邪王控制的地方,同汉朝结为兄弟,我觉得他应该能够接受,倘如此,这就是砍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边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引来做为外臣属国。
衣赐履说:看起来,张骞的野心也不小啊!不过,说实在的,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刘彻想要这么干,张骞才会提此建议。
刘彻听得心花怒放,立即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皇家警卫指挥官),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以及数以万计的牛羊,携带价值数千万的钱财布帛,出使乌孙。还为张骞配了一大堆副使,都持节(皇家符信),如果道路通畅,就派遣他们到其他国家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9997584/34d69a8d2c4546ca.jpg)
张骞到达乌孙,乌孙王昆莫对张骞一行相当冷淡,态度傲慢。张骞也是无奈,向昆莫传达刘彻旨意,说,如果乌孙愿意重返东方故土,汉朝愿意嫁一位翁主(亲王女儿)给昆莫,两国结为兄弟,共同打击匈奴。此时,乌孙国已经分裂为三方势力,昆莫已老,早就没了年轻时的血性。汉朝太远,势力不及乌孙,而乌孙臣服匈奴已久,且就在眼前(相对于汉而言),国内上下都怕匈奴,且在新土地上过得非常安逸,没哪个打算重返故土。
张骞一看昆莫的态度,就知道没戏了,于是,派手下副使分别出使大宛(首都贵山城,中亚纳曼干市西北卡散赛城)、康居(首都卑阗城,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锡尔河北岸突厥斯坦)、大月氏(首都蓝市城,阿富汗北部瓦齐拉巴德市)、大夏、安息(伊朗)、身毒(印度)、于阗(新疆和田市),以及附近其他诸国。最后,乌孙国派出使节、向导和翻译数十人,带着数十匹马,跟随张骞来到汉朝,回报和答谢汉天子,顺便让他们了解汉朝的情况。
前115年,张骞回到长安,刘彻任命他为大行(外籍官民接待总监),位列九卿。一年以后,张骞去世,但他派出的诸多副使,先后也回到长安,有些还带着各国的使节一起来到长安。于是,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门户打开,跟汉朝开始交通。
![](https://img.haomeiwen.com/i9997584/0087f5b1320283b5.jpg)
注:汉朝初通西域时,一共三十六国,后来增加到五十六国,大多是希腊式的城邦国度,一个城就是一个国。少数不过闻名,事实上不属西域范围。我们把五十六国国名列在下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详:
1.婼羌国,新疆若羌县东南阿尔金山南麓;
2.鄯善国,即楼兰国,新疆若羌县,该国知名度比较大;
3.且末国,新疆且末县;
4.小宛国,新疆且末县南八十公里;
5.精绝国,新疆民丰县北一百四十公里,网红作家天下霸唱应该读过《汉书》,他的《鬼吹灯》系列第一集就是《精绝古城》;
6.戎卢国,新疆民丰县南五十公里;
7.扜弥国,新疆于田县;
8.渠勒国,新疆于田县南八十公里;
9.皮山国,新疆皮山县;
10.乌秅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西南一百五十公里叶尔羌河上游;
11.西夜国,新疆叶城县南七十公里;
12.蒲犁国,新疆莎车县西南艾赛勒巴格;
13.子合国,新疆叶城县西南七十公里;
14.依耐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东南布伦木沙;
15.无雷国,葱岭,帕米尔高原上;
16.难兜国,克什米尔北部吉尔吉特城东南;
17.罽(读如计)宾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市西北塔克西拉;
18.乌弋山离国,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山脉西南;
19.犁犍国,即黎轩国,托勒密王朝埃及王国;
20.条枝国,塞琉古王朝叙利亚王国;
21.安息国,伊朗;
22.于阗国,新疆和田市;
23.月氏国;
24.大夏国;
25.康居国;
26.奄蔡国,里海北岸与咸海北岸之间;
27.大宛国;
28.桃槐国,中亚安集延市东南中国边境;
29.休循国,中亚吉尔吉斯共和国萨雷塔什城;
30.捐笃国,新疆乌恰县西一百公里吉根城;
31.莎车国,新疆莎车县;
32.疏勒国,新疆喀什市;
33.尉头国,新疆阿合奇县西南哈拉奇城;
34.乌孙国;
35.姑墨国,新疆阿克苏市;
36.温宿国,新疆乌什县;
37.龟兹(读如秋词)国,新疆库车县,这个地儿,在中国知名度也很高,印象里总出现在中学语文试卷里,呵呵;
38.渠犁国,新疆库尔勒市西南;
39.乌垒国,新疆轮台县东北六十公里;
40.尉犁国,新疆博湖县;
41.危须国,新疆和硕县;
42.焉耆国,新疆焉耆县;
43.乌贪訾离国,新疆呼图壁县;
44.卑陆国,新疆阜康市;
45.卑陆后国,新疆阜康市西;
46.郁立师国,新疆吉木萨尔县西;
47.单桓国,新疆昌吉市;
48.蒲类国,新疆巴里坤县;
49.蒲类后国,新疆巴里坤县西一百三十公里;
50.西且弥国,新疆呼图壁县西南;
51.东且弥国,新疆昌吉市西南;
52.劫国,新疆阜康市西;
53.山国,新疆托克逊县南破城子;
54.狐胡国,新疆吐鲁番市西北;
55.车师前国,新疆吐鲁番市;
56.车师后国,新疆吉木萨尔县南。
西域诸国,南有昆仑山,北有天山,中间有塔进里木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一千余里。东方跟玉门关(甘肃省敦煌市西北)、阳关(敦煌市西南)相接,西边到达葱岭(帕米尔高原)。
从玉门关、阳关前往西域有两条道路:从鄯善(本名楼兰)沿昆仑山北麓前行,顺着河流(不知什么河)向西到莎车,是南道;从南道向西越过葱岭,就到了大月氏、安息。从车师前国,顺着天山南麓,沿河流(应为塔里木河)西行到疏勒,是北道;从北道向西越过葱岭,就到了大宛、康居、奄蔡。以前,西域各国都受匈奴统治。匈奴西部的日逐王设置僮仆都尉(西域总督)统辖西域各国,常驻于焉耆、危须、尉黎一带,向西域各国征收赋税,掠取各国的财富。
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朝就在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甘肃省酒泉市),发动移民,充裕人口。之后,又设武威郡(甘肃省武威市),用以断绝匈奴与祁连山以南羌部落(青海省东部)的联络。
衣赐履说:幸亏乌孙不愿回来,才使河西走廊一带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真正纳入中国版图。
自此之后,汉朝与西域诸国往来频繁,一年之中,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多时十余批,少时五六批;大团数百人,小团也有一百多人;路远的往返要八九年,较近的也要数年才能回来。
衣赐履说:汉朝与西域诸国交往日益增多,开创者当然是博望侯张骞,因此,凡前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自称博望侯,以此取信于外国。当然,出去的人多了之后,各色人等都有,耍嘴皮子扯谎骗吃骗喝的越来越多,博望侯的名声也就渐渐毁了,此处不再多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详《史记·大宛列传》。难道说,弄虚作假是我大汉族的特色传统?
刘彻得到(一说听说)大宛出产一种宝马,流的汗红如鲜血,非常喜爱,命名为“天马”,于是,去大宛搜求天马的使者一时间络绎不绝。
![](https://img.haomeiwen.com/i9997584/e943dc89fb39a2a1.jpg)
衣赐履说:所谓汗血马,有,还是没有,都不好说,我只知道大侠郭靖曾经有过一匹,再其他人,就没有听说过了。但是,不管此马是真是假,由于大宛国拒绝向汉朝提供,已经东西南北打了个遍的刘彻,再次发动战争,血洗大宛国。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提气,但是又隐约觉得不妥。我们后面接着讲。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