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对待未来

作者: 8dbc292f6337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1:04 被阅读105次

    前几天听老师谈到火星移民可能失败,原因是

    1.地球的生物圈被称为生物圈1号,人类曾经在1987年打造过一个“生物圈2号”,面积两个足球场大,8层楼高,他与外界物质绝缘,能量不绝缘。
    2.生物圈2号内的1000种微生物,3000多种动植物昆虫都由人类规划,分配数量,目的是让若干人类在其中顺利生存。
    3.生物圈2号第一批入住了8人,在2年时间中他们确实维持了平衡,虽然氧气浓度缓慢下降,但依然不危及生命。
    4.生物圈2号的第二批科学家,共7位,入住10个月后,里面出现了氧和碳的失衡,一切源于微生物的暴增,消耗了过量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没有进入碳循环,而是被水泥建筑物墙体吸收了,最终生物圈2号里的生物多样性迅速恶化,人类无法生存了,这个实验宣告失败。
    5.生物圈2号的失败预示着我们在改造火星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们也许可以把生命引入火星,形成一个生物圈,但这个生物圈只有很少的可能性是适合人类生存的。

    当时听完有一种无名的悲凉,然后抬头仰望了一下广阔无限又寂寥的星空,在生命史和宇宙史人类太渺小了。

                  做一个理性的乐观者

    但转念我又开始乐观(以下只属个人和同学脑洞大开)

    我们的祖先不是在对大自然毫无认知,理性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了吗?医学不也是在对人体并不了解下跌跌撞撞的医好了一些病吗?美国人在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国家。

    人类每一次的壮举不都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丛林中摸索前进最后取得胜利的吗?每一次挑战都举步为艰。

    第一次祖先从树上下来直立

    第一次学会走路我们摔了又站起来。

    第一次学说话重复几十百次。

    第一次认字,第一次考试,第一次面试工作,第一次恋爱,第一次创业........都是在失败中又越挫越勇。

    那么我们凭什么觉得去火星第一次就会成功就会有特殊性呢?

    我们觉得困难是因为用了在地球上原来生态蓝图来模拟来改造火星,但或许我们可以不用原来的系统在火星上运用,在开发一种新的体系时也可以不用去考虑旧的模式。

    飞机出来时,莱特兄弟没有去用小鸟的飞行模式,张小龙开发微信时他没有去考虑电信,移动是怎么运营的,乔布期开发苹果系统时也没有局限于扇热。而最终新创造出来的比原来更强大。

    要去火星干的事情其实人类已经在地球上重复了一次,我们把地球生态不太适应人类生存的环境改造成了人类特有的生态环境,人类也随着环境而基因也在跟随变化。

    其实把现代任何一个人放到五千年前或更远的人类起源地东非大裂谷都没法生存,更不用说更遥远的冰河世纪。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在火星去创造一套不适应我们的生态呢?用智能模拟而不是按生物界的方式来改造火星?


      发明没有成功可能是时机还没成熟

    有人应该知道这个把思想的力量注入齿轮的查尔斯·巴贝奇遗憾的一生。

    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智力超群,又很有努力的人但一生没有留下太多伟大的足迹,只因生在了“错的时代”巴贝奇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如果早出生100年,也许会开创岀一门不同的学种,也许会经常和牛顿一起讨论科研,一起喝茶,一起畅聊;他如果晚出生100年,也许会成为像冯·诺依曼、香农那样的计算机领域的英雄。而他不幸的就生在了中间的年代。

    他的思想超越了同时代人100年,但那个年代的电磁学还没先进到让计算机出现,所以巴贝奇是唯一一个用蒸汽、齿轮、曲轴、弹簧制造通用计算机的人。

    当然这些尝试就会以失败告终。

    牛津大学出版社曾经在1885年出版过《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那里面就收录了巴贝奇,但条目读起来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介绍是这样说的:

    他是数学家、哲学家、发明家、科学机械师,曾获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习,但未曾讲过课。曾获政府资助建造一部用于计算的机器,但因与工程师意见不合,建造工作半途而废;后又向政府提交过一份改进设计,终因经费问题未获批准。

    而在巴贝奇晚年的时候,电磁学才开始突飞猛进,那时候的巴贝奇已经没有精力体力参与其中了。

    虽然他一辈子也不缺钱,爸爸在去世的时候留给了他合今天1000多万美元的资产,他随便给某个公司设计一些设备就能赚上一大笔钱;

    虽然他也不缺名望,既是卢卡斯教席,又是皇家天文学会的会员;

    虽然他也是儿孙满堂;

    但1871年他离世的时候,还是怀着怨恨和失望的

    他一直纠结于没能实现用机械编码信息、处理信息。

    巴贝奇超越同时代人最大的地方,就是他察觉到信息的处理是可以不由人干预的。可是当年只有蒸汽提供动力,蒸汽驱动的东西实在太粗糙了。

    也正好是在巴贝奇生活的80年中,科学处于搜寻和积淀,等待下一次爆发的过程中。而巴贝奇的遗憾也只能由后人来补上了,他们就是后来的图灵、香农和冯·诺依曼。

    虽然巴贝奇没有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但给后人提供了前进的思路。

            我相信人类可以上到火星的

    巴贝奇一生的创造经历告诉我们,当你的思想超出同时代人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同寂寞,你原想带领人类一路向前,却发现身后没有人,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讲到大多数人定义的幸福是活在当下,而对于像巴贝奇这样身怀绝艺的人,个人的幸福就显得那么的渺小。

    而我们人类每一次进步其实都是在一小步一小步当中的迭代,也没有一开始就奔着一个平衡系统去设计的,没有突然出现横空出世的英雄。

    所以我相信将来去火星的人会创建一套最小生存的平衡系统,然后慢慢地把这个糸统不断迭代。最终把火星改造成人类另一种生存的空间。

    而这个系统有可能完全和地球不一样,开始不需要光合作用,水也不用来源于大自然,获取能源也不需要化石能源,那里的环境可能没有生物圈一词,那里可能是人类真正的文明精神家园。

    去火星生存并不违反物理定理,我们此生可能也无法参予其中,何不为后代乐观去想象他们的未来前途。

    马斯克无疑是伟大的,他说他将来要死在火星上。

    人类那么多的高尚伟大哲学,讲生命的意义,活着的终极目标,在这个层面不就是在为人类找一个最光明的世界一直活着直到宇宙热寂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观的对待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vp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