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60864/0f0f49c0d7af85de.jpg)
晚上七点半的病房里,除了几个饭后在走廊里快走运动的脚步声,和护士工作时偶尔发出的金属器械相互碰撞声外,显得相当的静谧。我正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专心的写病历,这时突然传来了哭泣声,在静谧的病房里显得格外的刺耳!
我脑袋里飞速的把住院的所有病号都过滤了一边,没有重病号啊?再说如果真有重病号去了,怎么没喊值班大夫呢?可是那哭声确是声声在耳,医生的职业感和责任心让我不能有迟疑,我顺手拿了个听诊器走出办公室来到走廊里,环顾两边,意图赶紧分辨哭声来自哪一间病房,看到我从办公室里出来,散步的两位住院患者停下脚步看着我,我问,谁在哭?他们把目光投向第三病室。我快步的走了过去……
推开病房们走进去,终于看到了,原来是8床的老太太在那里,就像电视里的哭丧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边哭边念叨着自己的妈妈。这么安静的病房里,这哭声也太刺耳了,为了不让她影响到其他住院患者的休息,我赶紧走过去一手握住老人的一只手,另一只手搭在她的后背上,关心的问,发生了什么事啊,有什么事就说出来,别闷在心里。老太太不说话,只是哭,这时我看到她的女儿,可怜兮兮的坐在他的身边,一副无可奈何,又无所适从的样子。看到我的目光转向她,“因为我今晚有点事,来晚了半小时,我妈生气了”,听到这个答案,我把目光转向她的妈妈,不置可否。同病房的另一对母女对我也点了下头,原来如此,这让我感到非常的诧异!看到老太太满脸的伤心和委屈,我也纳闷,为什么是委屈?而不是愤怒或、生气呢?如果觉得女儿做错了事,骂一顿,打两下,反而让人觉得更正常些。刻板的我,又开始用我既往所学过的那些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了。
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都是对我们的提示,愤怒给我们的提示是我要解决问题,但是没有方法,而我又不接纳这个结果,所以只要我们愤怒的时候把愤怒的焦点从事件的结果上收回来,把关注点放到该做些什么就一定会改变这个结果上去,愤怒的程度,自然就会减轻。而委屈则不然,委屈是我要的东西,我没有,我觉得你应该给我,而你却没有给我。想想这种情况在小孩子身上最多发生,因为小孩子没有能力,什么都要父母或大人给,当我们觉得父母应该给而没有给的时候,委屈就出来了。然而小孩子经常有委屈的情绪出来实属正常,但是作为一个成人,如果也经常有委屈的情绪出来则不能视为正常,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已经具备了各种各样的能力,已经完全具备了用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生活的本领,所以如果一个成人经常有委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看作是成人外壳包裹下的孩子的心呢?是不是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发展不平衡呢?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有一种心理操作技术叫重塑印记,就是利用催眠的方法让来访者回到心理年龄滞长的那个阶段,去看到关注到那个孤独无助的内在小孩,从而让来访者产生醒悟,从心理上疗愈那些孩提时候的创伤,卸下心里的包袱,从而可以以一种更加负责任的姿态,更勇敢的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文中的老太太因为女儿迟到了半小时,委屈的哭泣,估计心理年龄顶多3到5岁,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既往的脑血管病病史导致了她智力的减退。我们不评判事件的是非好坏,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但是,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确是有义务和责任,去提醒人们委屈在提醒我们什么,我已经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有能力承受因此所付出的代价乃至失败!
我的人生我做主,用习惯改变习性,让我们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