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涓涓第一次谈起“死亡”这个话题对我内心的冲击,却记不起是什么时候。也曾在她多次提起的时候,内心暗暗提醒自己:要记一下涓涓提起的次数和当天发生的事情,找一找引发她感兴趣的原因。可这些提醒都如落花般不是随水流而逝就是被碾压在生活的淤泥之中。
我对“死亡”的接触是在初二,但真正的思索却滞后在高中。现在也没有什么成熟的看法但“敬畏生命、珍惜当下”的观念还是非常认同的。对于涓涓,多次提到“死亡”,都与我有关。
妈妈,你会死吗?
妈妈,你什么时候会死?
妈妈,你会看着我死吗?
妈妈,我死的时候你会死吗?
妈妈,你今天会死吗?
这些话题都是在睡觉前被问到的,我被震撼的那一刹那,想都没想过爸爸紧张脱口而出的那句“涓涓别胡说八道”。因为我被涓涓的声调和眼中的泪水所震撼。我耐心的平常心和她继续对话,告诉她妈妈会死涓涓也会死,但我们保持健康远离危险的事情我们可以活很久。
有时候涓涓会继续问同样的话题,有时候会问“妈妈,我能活到几岁,到时候你还在不在”,有时候也会回应“妈妈,我不想让你死,我想你一直都这样”,让人心酥。
曾经有那么一个晚上,我内心被涓涓带入了这个话题。待她沉稳的睡去,我却睡不着——如果我死了,身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孩子能不能快乐的成长,自己的家庭就会失去现在的色彩,但是我一定是无能为力,不可感知。不得不说,这种感觉太糟糕了。在这中间,我得到两条结论:死比生简单多了,还是那句,死的人把问题都留给了生者;珍惜当下,保持健康的体魄,共同努力活的更久。那天看到梦姐姐
涓涓因转园想念老师和同学,再次提到死亡问题,我再次意识到涓涓对这个问题的敏感和心理的细腻。我认为不能刻意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可是,到底怎么才能顺其自然的和她探讨这个沉重而敏感的话题,是一门功课。此刻,这门功课就摆在我的面前。第一反应就是求救,但思考过后,认为自己需要先有方案,再去求救更好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去摘果实。
阿淼写于2021年3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