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4广告传播学
在得到爱之前先懂得爱:读《爱的艺术》第二章有感

在得到爱之前先懂得爱:读《爱的艺术》第二章有感

作者: 14广告李娅雯 | 来源:发表于2016-03-16 17:26 被阅读0次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  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

    译者:李健鸣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起初被一段话所吸引:“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一直以为爱是一种本能,认为人可以凭借着这种本能去自由地任情感驰骋。然而仔细感受着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爱”,便会发现处处都存在着不妥与尴尬。看到这段话时突然明白,爱是一门需要了解需要掌握的技能。我们往往在还没弄懂什么是爱也没掌握如何去爱的时候,就急切地想要去得到爱。这就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跑,结果只会伤痕累累。通俗来讲其实大多数人都会忽略如何提升自己爱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于是想要读懂这本书,想要了解人性中最自由的这一块土地。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一)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p7

    人是生命,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人对他的单一存在的觉悟,对他短暂生命的觉悟,人意识到身不由己,死的必然,人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这一切都使他的特殊和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如果人不能从他的监狱中解放出来,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他人或周围的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p8

    同共生有机体结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p19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p20

    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p23

    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情,正像在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中唱的那样,“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p26

    心得:这里弗洛姆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想起一句话,“人生来孤独,爱情只不过是两个害怕孤独的人一起逃避现实。”当然了这是一种消极的说法,但和弗洛姆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正因为人对这种孤寂感的恐惧,人对和自己不一样的生物个体产生了恐惧与隔阂,因此需要一种积极的方式让自己融入这个社会,亦或是与这个“不一样”的个体尝试了解和结合。因此这里论述了“爱情”这种方式的积极性与可操作性。这就将“爱是一种本能”的说法进行了更科学地证明。

    同时弗洛姆在本节中回答了爱情的因素和什么才叫爱情。区别了爱情与情绪的含义。其中最为赞同的观点是“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懂得爱的人会选择去爱而不是一味地向别人索求爱。其次“如果你的爱唤不起别人的爱,那么你的爱情是一种不幸。”特别同意爱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的力量。其实生活中许多爱情悲剧都是因为“爱而不得”所造成的心理扭曲,因此这本书对每个人以及对整个社会都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p36

    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p37

    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p37

    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建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p41

    心得:这里归纳出弗洛姆的两个主要观点:①母爱是唯一不用付出就能得到的爱,母爱是伟大的;但母爱的缺陷就是,“这种爱根本无法赢得,没有母爱生活就会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②一个成熟的人会将父亲和母亲的两种良知相结合。

    父母与孩子间的爱的互动是人格发展到健全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从婴儿脱离母体的那一刹那,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母亲给予的温暖和食物。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去感受这种无私的爱,你感受得越深刻,越能从中汲取爱的力量。但是往往人只有成长到一定的年龄才能意识到母亲的伟大,有人甚至很久很久之后才会意识到这种无私。然而与母爱不同的是父爱。自古以来父爱都是需要争取和努力才能得到的,父亲教育你说只有付出才能收获,这从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人格中“理智”的一部分,例如汲取独立性、纪律和驾驭生活的能力等。因此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在人格发展中确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爱的对象 p42

    爱首先不是同某一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p42

    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p42

    心得:这里弗洛姆用五个小标题来阐述:①博爱②母爱③性爱④自爱⑤神爱(在此不谈论神爱)

    这五种形式的爱都不是对特定个体的表现,而是一种能力。博爱是对所有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母爱是当母亲和孩子分离后,如果母亲还能继续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给予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爱孩子的母亲。性的吸引力虽然在一刹那间会造成两者结合的幻觉,但是如果没有爱情,在这次结合后留下来的,只有陌生的感觉,他们之间的距离并没有缩小。自爱不是利己,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因此爱和爱的对象其实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这给我们最直接的认知就是,对一个特定对象的执念那并不是爱。


    弗洛姆提出,爱是一门艺术。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弗洛姆青年时期就开始研究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书中也对弗洛伊德的很多观点进行了分析、补充甚至是反驳。这确实是一本值得阅读和学习的书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得到爱之前先懂得爱:读《爱的艺术》第二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wq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