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伯特·清崎在9岁时遇见了“富爸爸”,他给了与作者生父完全不同人生观,财富观。年少时就遇见人生导师是很幸运,但更加难的的是罗伯特能够从小就接收到两种截然相反,但又看似有道理的世界观(并且在前面的几年两个父亲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什么质的差距)。这给了罗伯特一个深入思考比较的机会,两种“优质的”价值观对峙,让他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结果是他能够笃定自己所信奉的人生观,坚定自信,和对其他人的理解。
只是比较两个爸爸的区别,就可以不必任何解释与说服,读者自然有了自己的选择。
穷爸爸 | 富爸爸 |
---|---|
学霸 | 8年级都没念完 |
伴随一生的财务问题 | 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 |
给家人、慈善机构、教堂留下数千万的遗产 | 只留下一些账单 |
贪财乃万恶之本 | 贫穷才是万恶之本 |
我可付不起!(逃避) | 我怎么才能付得起?(解决问题) |
富人应该多缴税去照顾不幸的人 | 税是惩勤奖懒 |
努力学习,然后就能去大公司了 | 努力学习,然后就能发现一家好公司再收了它 |
我有孩子,所以我并不富有 | 我有孩子,所以我必须富有 |
饭桌上别谈钱 | 边吃边谈生意 |
要小心,别冒险 | 学会管理风险 |
房子是一辈子最大的资产 | 房子是负债 |
预先支付账单 | 到限期才支付 |
相信政府和公司会为我负责 | 信奉完全的经济自立 |
努力存钱 | 不断投资 |
打磨简历,去找份好工作 | 雄心勃勃地去创业 |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 我是富有的人(即便在破产的时候) |
我对钱不感兴趣 | 金钱就是力量 |
为钱而工作 | 让钱为自己工作 |
上面的表格不用看列表名也知道谁穷,谁富。把一个人一生中的一些选择的瞬间抽出来观察,很轻松地就能勾勒出这个人的人生面貌。是对,是错,取决于不同人的不同的价值观,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别人的选择或是自己的选择,一定是一件极有必要去做的事情吧。少有人能像作者一样有机会,可以“被迫”去比较两种人生,但我想我们可以模仿他的方法:抽象 -> 比较 -> 选择 -> ... 通过这样的循环,我们能相对理性地分析,在下次做选择的时候能不受情感和习惯的左右,做出正确的选择,明白自己在干嘛。这也许就是某些人所说的人生算法吧。
穷爸爸在很多方面与富爸爸是相似的,他们都努力勤奋、意志坚强、富有魅力、具有影响力、相信教育的力量... 甚至比他有更多的优秀品质。但他永远是在他所构建的世界里打磨自己,在他所选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两个爸爸因为千万次的不同选择而走到了世界的两端,而使决定其千万次的选择的就是他们自己的观念。
富爸爸说:“破产是暂时的,贫穷是永远的。” 我愿意把“破产”进行更多的类比,就好比人生中的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清零。如果我能够也笃信这些都是暂时的,那么我就一定不会被击垮。而我的笃定就来自于对自己曾经选择的理性分析,在逻辑上证明自己。这样一次次地重复,就产生了自己可以依赖的人生观。
光是读了几页的前言就学习到了这样的方法,真正财富干货还在后面等着呢!
Open your mind, all good things will happe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