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出江城,轻提刀
邑尘出了如烟阁,天色已经是渐晚。郡主上了马在亲卫的护送下绝尘而去,邑尘远远的看了一眼,低着头向着客栈走去。
邑尘抬头看了一眼,牌匾上写着大大的四个字“平安客栈”,邑尘低头轻轻的笑了声“平安客栈!倒是个好名字,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平安。”邑尘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客栈小二哥倒也没有门缝里看人。邑尘直接扔了一锭银子要了一间客房便上去了。
第二天,天还未亮,打更的人也未曾敲响吵闹的锣声,邑尘便穿好了衣服出了客栈。还是一身看着有些破旧的衣裳,一把好像都已经生锈了的刀。
江城的夜色是是很美的,虽然天已经开始亮了,但是由于昨日的大雨,空气中还散发着江城中杏花的花香味,格外迷人!邑尘用绳子把刀挎在背后,颇有些侠客风范。
邑尘要出江城,就只能从南城门出去。之所以天未亮便启程,并不是因为邑尘勤快或者是想要欣赏一番这江城的夜景,而是因为他并没有出城令牌,所以只能趁着城门护卫放松警惕的时候再出去。
江城有一个铁律,那就是若有人想要进城,那便随时进城,但若是想要出城那边要有出关令牌了。之所以有这个规定,是因为江城往南再去千里之地,便是平南王府了,也就是整个玄阳王朝的保障。
平南王府位于整个玄阳王朝的最南面,地处荆山以南,矗立玄阳边境,也是玄阳王朝的最大的一个保障了。平南王名邑英,也是整个玄阳王朝势力最大也是唯一一个异姓王爷。曾经在玄阳立国初期,四处征战,伤痕累累,后来在征战西楚的时候一人单枪匹马拖死了西楚三员大将,从此声名远播。再后来,王爷带了三千骑兵,直接在荆南将进犯玄阳的南越三万大军几近一半留在了荆南的土地上,从此便被陛下直接封了平南王追加护国大将军,从此便立足荆南,建了这平南王府。
邑尘蹑手蹑脚地摸上了城头看了一眼,城卫差不多都还在睡觉,邑尘轻轻一跃便下了城。邑尘回头望了一眼,直接大摇大摆的向城门外的竹林走过去。
出了江城,是一大片茂翠的竹林,被风吹的窸窸窣窣的,不自觉的就有些渗人。邑尘紧了紧身上的衣裳“娘的,早知道这么冷郡主给的那件衣服我就不扔了,真冷”。走了大概有两刻钟的时间,天色已经变得有些明朗了,太阳刚升上来,邑尘抬头望了一眼,坐了下来。走的有些累,邑尘把刀从背后摘了下来,摆在面前,随手揪了一根小草含在嘴里嘴里悠悠哼道“天下儿郎皆为兵,江山岂待子孙平,愿提十万虎狼旅,跃马扬刀战玉京”,一番哼唱,若是不看他身上那破旧的衣裳,若是能换上一身兵甲,倒也应是会有些豪情万丈的风范。不过,他虽是如此模样,但这战歌若是被平南王府的人听了去,平南王府的平南军听了去,那肯定也是博得满堂的喝彩,要知道,这可是当年平南王妃亲自填的词啊,为了给这些即将奔赴边疆,保家卫国的平南军中的将士们助威,只是可惜的是,王妃在填词之后不久便仙逝了,这也就成了平南王心里最深的痛。
太阳渐起,邑尘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又拔刀挎在背后,慢悠悠的往前走。
路上并没有行人,也许是还太早的缘故,一路上有些冷清,邑尘四处张望着进了竹林深处。
竹林因为常年青翠,所以被人称为翠林,传闻这翠林也曾埋葬过很多高手的尸首,不过大多数都是南越的探子罢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翠林里总是有一些风,吹的人头皮发麻。
邑尘从怀里取了些杏花酿,这酒是他从客来居走时顺便带了一壶,邑尘咂巴着嘴喝了一口“好酒啊,江城的杏花酿果然是名不虚传”。邑尘站起来,四旁传来一阵窸窣声,邑尘将背后的刀取下来,喝了一口酒,大声道“朋友,既然来了,为何不出来一见”。
四旁突然间没了动静,邑尘将刀横在身前“诸位若是再不出来,在下可便要走了”。邑尘刚要迈步,前面传来一阵声音“你觉得,你走的了?”
邑尘前面,站了一个少年和一个老头,老头站在少年身后,看起来有些恭敬。邑尘看着少年,思索道“这个老头,看起来可不好惹,我还是想办法跑吧!”少年好像是看出了他的企图,开口道“怎么,你还想跑”?邑尘轻声笑了一下,“跑,我为什么要跑?我告诉你,就你这样的小犊子,小爷不知道杀了多少个了。”少年气的脸色大变,吼道“你才是小犊子,你全家都是小犊子”。邑尘看着少年,哈哈大笑“切,这样你就受不了了?话说,我好像并不认识你们,为什么要来截我的道?”少年没有说话,倒是他身后的老头开口道“奉命行事,无需多问,总之你今日是走不掉了”。老头的声音有些沙哑,就像是一只鸭子在那嘎嘎的叫,听的邑尘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邑尘轻哧了一声没有说话,心中却在思索着该如何逃走。少年看了一眼,转头对老头说道“行了,也差不多了,赶紧杀了吧,我还要回去呢,不要让姑娘们都把我等急了”。老头轻轻点头,瞬间飞身出剑,直刺邑尘而来。邑尘赶紧转身就跑骂骂咧咧“娘希匹的,出招也不告诉小爷一声,都几十岁的人了,还偷袭我这样的小娃娃,还要不要脸了”。老头充耳不闻“莫言多言”。
邑尘不敢回头,老头穷追不舍,邑尘觉得自己应该是跑不掉了,竟是直接回头,将手中的刀拔了出来,顺手一挥竟是挡了一剑。不过老头应该也是一方高手了,剑气震的邑尘手腕发麻,差点就将刀丢了下去。
翠林里一片寂静,老头提剑所指,少年提刀而立。
“喂,老头,有本事你让我和那个小子单挑啊!”老头回头看了一眼,邑尘却是丝毫没敢动,他怕自己刚动,老头的剑就会过来直取他的头颅。老头回过身摇了摇头“我家少主并未习武,所以不可以”。邑尘显得有些垂头丧气,他知道,从少年身上找突破口应该是不可能了。
邑尘思索了一番,揉了一下手腕,哪种麻麻的劲道才刚刚消失。邑尘看着老头突然就想到家中相父曾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武道一途,分为五境,黄武,玄武,地武,天武,入圣五境,这个江湖中,有太多高手,虽然很多高手都已归隐,不再过问江湖事,但是也有少数会喜欢功名利禄,如果有一天,真的遇见了这种高手,一定不能慌张,因为,高手过招,总是瞬息万变,一次失误就可能命丧当场”。
邑尘看着这老头,虽然声音有些难听,也毫无仙风道骨,但是身上散发的气质却是无比强大,虽未入天武却也应是一流的高手了。邑尘轻提着手中的刀,额头大汗密布,越发的警惕,生怕这老头会突然发难。
邑尘有些紧张,四处张望了一下,突然想起竹林再向北走,便是兽谷了。邑尘从小便不爱习武,所以武功很差,可是却偏偏喜欢轻功,说是喜欢那种跳来跳去的感觉,于是便学了轻功。邑尘思索了一下“自己虽然武功连三流都算不上,但是轻功也算的上是一流了,刚才观察了一下老头,老头虽然武功境界很强,至少是玄武境的高手,但是轻功却并不是很强,如果放手一搏,应该是有机会的”。当下邑尘便有了算计,将手中的刀放入鞘中,挎在背后“真的不能放我一马”?
“不能”。
邑尘叹了一声“好”,突然伸手奋力向老头挥去,老头大惊,提剑便挡。邑尘看起了作用,身手倒也敏捷转身就向北面跑去。
老头大怒道“竖子,安敢欺诈于我”,邑尘充耳不闻,拼尽了全力在跑,嘴里嘀咕道“相父果然没说错,功夫越好,便学警惕,越容易受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