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买了好久了,一直没时间去看,不过最近无论是罗胖还是简书上都在传这句话,让自己配得上它,听起来确实很鸡汤,但细思下来却很有哲理:不假外求,向内挖掘,不以别人的需求来改变自己的而专注于自身价值的积累来塑造自己,然后去吸引别人,感动对方。这不就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最佳解读吗?
罗胖是这么解读的:
你自己追求功成名就,核心原因不是你自己多牛,而是你构建了一个让你能牛得起来的合作网络。一个人的成功,本质原因,是因为他周边的人都希望他成功。人要达到这个目标有两个方式:
1、主动追求对外合作,你去谈业务,你去攀关系,你去找机会。
2、因为我有价值,配得上你的合作,虽然我不去主动找合作,但是潜在的合作者会主动找过来。
它们两个的区别在于第1种是向外求,适应别人的需求,第2种是向内建设,只关注自己价值的增长,只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积累价值,有固定的方向,所有偏离这个方向的价值,即使诱惑再大,我也不追求。因此,归结到我们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句话:找机会,不如修炼自己。这句话的核心不是修炼自己,而是拒绝看似是机会的那些杂七杂八的诱惑。
有时候知识就是这么奇妙,其实查理并没有说什么新的东西,罗胖也没有提出些什么新主张,不过是对一些常识做出了一些更通俗的解读,却让人感觉似乎很有道理。这不就和我之前看过的逆向管理是一样的道理吗?
逆向管理的重点就是说Act Like A Leader,即你想要成为一个领导,你首先得让自己像一个领导一样。你想要达到某个状态或目的,你自己首先得让自己像那个状态或目标一样,不断修炼自己,积累价值,让自己配得上。
蝴蝶自来的金句,也是我很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可为什么对我们来说确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呢?正如逆向管理也是一样,我们听到了,学过了,听懂了,也写下来了,可为什么还是没有实质的行动,转化为经验呢? 或者说已经转化了而不明显呢?
其实很多知识都是这样,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来学习,往往都是学到一个个知识点,却很难用起来,一个个都放在那里,直到某一天,被人说了出来或总结了出来、分享了出来,我们才回想起来,生活中无数次这样的场景。佛经写得本没有错,歪嘴的和尚却把它念歪,最后还反责怪起佛经来。正如贾瑞已经奄奄一息了,只呼菩萨救我,结果菩萨也真的来了,并送与他一个良方:风月宝鉴的镜子,并再三嘱他,切不可看正面,结果贾瑞还是看了正面,即便死也没有让他领悟到,最终还大骂镜子是妖镜,用火来烧了它,只使得风月鉴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不得不自问,我们缺的是什么?是知识吗还是对知识的解读、运用?抑或是出在了自己身上,或者说是你根本就不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并没有认真去关注你自己的需求来刻意塑造自己的知识与价值呢?
很明显我们并没有真正去认识自己,关注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人云亦云的去积累了一些无关或自以为有用的知识,使得它们变成了一个个似是而非虚假的知识,耗尽了我们的精力与心智。生命就在这种无尽的诱惑与假象中渐渐被消磨殆尽,你以为贾瑞很可笑,歪嘴和尚很可笑,武大郎捉奸很可笑等等,无数的作者都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最终的道理,真正可笑的是我们自己,被自己误导了还不自知,却像贾瑞般,死也无法令其回头领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