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生往事

作者: 一直淋雨的孩子 | 来源:发表于2022-11-19 11:13 被阅读0次

    “杨夫子,你觉得此人如何?”王景望着王羽的背影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觉得此人虽饱读诗书,但所作所为不择手段,且身份特殊,同为皇室血脉,臣以为陛下断不可重用此人,只以虚职予之即可。”杨夫子一针见血地说道。

    王景并没有回应他的话,反而自言自语道:“王氏血脉,出自恒家军,高中状元授为庶吉士,师从大名鼎鼎的于明,有趣,着实有趣!”

    王羽的事情他早已派残月调查清楚,残月的办事能力他还是放心的。

    接着王景道:“着文渊阁大学士拟旨,命王羽出任恒州尉,统管恒州军政大事。”

    王景明白,像王羽这样的人不适合在宫中当官,他在乎的是天下兴亡,自然会竭力避免生灵涂炭,这一点正与王景不谋而合。

    “作为君王,用可用之人,降不服之人,再不从,杀之。包容宇内,虚怀若谷,杀伐果断,制衡各方,这才能成为君王。”王景道。他不仅仅是在回应杨夫子,也是在阐释何为帝王。

    老城外,残阳如血,尸横遍野,却无亲人哀悼。

    “你觉得天下是什么人的天下?”于明望着浑身是血的少年问道。

    “我不知道。”少年一边用河水洗去身上的血污,一边答道。

    “那你又为何而战?”于明怒吼着问。

    “我想要活下去……想要他们活下去……”少年后悔地说着,声音里充满了愤恨和自责。

    “想要他们活下去,可你看看周围除了死尸还剩什么?除了残破的城墙还剩什么?除了你我还剩什么?”于明咆哮道。

    少年不答,捡起腰刀就要自刎。

    “住手!”于明大叫道,一个箭步上去,一掌击落少年手中的刀。

    “我救下你,难道是想让你自杀吗?如果你不继续活着,那他们的死又为了什么?”

    少年没有说话,只是不断地哭泣,这时于明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馒头给他。

    “吃吧,吃饱了你再慢慢给我说。”于明平静的说。

    少年不再说话,吃了起来。

    少年的名字叫王羽,他的爷爷乃是前朝先皇帝王执。

    先皇王翼夺权上位后放逐了他所有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并在流放期间让他们“意外死亡”。他们的子孙也本是这样的命运,但是王景上位以来不断为前朝翻案,并废除王翼生前针对自己伯父、叔父的政策。

    可这一切都与王羽毫无关系,因为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他的母亲只是一个被自己父亲临幸的婢女罢了。据他母亲所言,政变发生之前,他的父亲就以有伤风化为由将她逐回老家了,回家路上偶遇风浪不幸船翻,遂得渔夫相救,估计父亲早以为她们娘俩都死了吧。

    所以这么多年来都是他的母亲一手将他拉扯大的。他自小就很懂事,为了补贴家用,他给乡里的豪族放过牛、牧过羊,编过草鞋,卖过斗笠,但在他十五岁时,他的母亲还是去世了。

    景历十四年,王朝内部爆发疫病,他的母亲正是身患瘟疫而死。

    走投无路的他参了军,目的只是为了一口吃的,为了活的更久,对了,他的家乡在恒州,他加入的军队,正是恒家军。

    虽然和武联军被王恒击败,但边地仍有战事,王景为了安稳边疆,令恒家军前往王朝北部的军事重镇—紫阳关。

    紫阳关是武国越过北峰山脉,进军王朝的必经之路,原先一直由武国占据,但自和武联军被王恒击败后就由王朝占领。

    景历十五年春,斥候来报,武国率兵准备越过北峰山脉,王恒为抢占先机,埋伏敌军,率军占领北峰山脉入口处。可连等十日却不见武国军队,这时斥候报告后方紫阳关正受敌军围攻,王恒才大感不妙。

    待他赶到紫阳关后才发现,关内所剩三千残兵却在一个少年的率领下连续抵挡武国敌军进攻35日。随后王恒便三面合围,与城中守军一道全歼了敌军。

    事后他高兴的对左右说:“真乃少年豪杰,我恒家军又多得一将才!”

    王恒举办了酒宴庆祝这次巨大的胜利,接见了那名少年之后,才得知这名年轻的裨将竟还是自己的堂弟——王羽,王恒便把自己的玉佩赏给王羽,让他成为这三千士兵的主将。

    而王羽之所以能守城成功,是因为在城中,他不仅懂得提振士气、稳定军心,还在守城中浴血拼杀,身中数创,并巧设疑兵,制造出恒家军大部尚在紫阳关的假象,迫使敌军不敢贸然进攻,不然仅凭三千残兵弱将,怎可挡住敌军数万人进攻?

    王恒给予了王羽成长的舞台,王羽更是不负所托,他与士卒同吃同住,战场杀敌身先士卒,战后,散尽俸禄悼念阵亡将士,抚恤军属,这让将士们都觉得王羽是可以托付性命的人,也让王羽在恒家军中颇具威望。

    可意外还是来了,景历十六年,王恒率军返回恒州,下令命王羽断后防止武军追击。果不其然,武军派兵进攻王羽,因身处武国境内,王羽击退追兵后本想立即撤军,未曾想却落入武军一万大军包围之中。

    王羽只得奋力杀出重围,边战边退,但在行至一处废弃老城歇息时再遇伏兵,他继续率部突围,可终究敌不过敌军众多,眼见全军尽没之际,方规带队赶来杀退武军,但王羽所部只剩十余人生还。

    按理来说,王羽虽全军覆没但仍完成任务应该算是将功补过了,可王恒大怒,认为王羽轻敌恋战,不顾幕僚劝阻,要按军法处置王羽。

    正巧大儒于明正随军游历,听到此事,认为王羽少年英才,只是心性尚不成熟,便提出要将王羽收为徒弟。学习儒道,请求王恒饶过王羽一命。

    王恒碍于情面自是没有办法,便将王羽交由于明带去。之后于明告诉王羽,王恒之所以大怒,就是因为过分信任你,你行至老城遭遇伏兵,本该据城死守,你却率部迎战,犯了兵家大忌,立功心切,轻率出城,陷入重围,导致所部损失殆尽。

    于明带王羽出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归老城战场询问道心。

    对于于明的询问,王羽答不上来也无心作答,此时,他回来这里就是为了见战友们最后一面,奉一炷清香。在做完这件事后,他自知自己了无牵挂,便随于明游历四方。

    由于大儒于明声名远扬,无论他到哪里,哪里的世绅豪族、官员显贵都争先恐后地接待他,王羽作为于明新收的徒弟,便帮着于明应酬各种邀请。

    一次宴席结束之后,于明靠在床上问王羽:“这天下是什么人的天下?

    他愣了一下,答到:“天下实际上就是有权有势之人的天下。”

    “何以见得?”于明反问。

    “因为他们占据了整个王朝的核心,百姓、士兵、官僚乃至于勋贵都依附于他们而生。”

    “这不是你心中的答案,你只是被这些光鲜靓丽的东西迷住了双眼罢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之后于明带王羽前往秦州问道,期间于明舌战群儒,以自身学识兼种种游历见闻辩驳群生,听得人目瞪口呆,直呼过瘾。

    王羽犹记得于明在论道时,说过的话。

    “相由心生。人生于世,安能知何为善恶?所作所为不过是依靠本心。当人长大之后,虽已学会分辨善恶忠奸,但也染上陋习,言语间求圣崇道,实则又行伪善之事,做害人之举,何也?盖失良善之心也!若心存善念,行为规范合乎良知者,此乃君子也。若心存善念不择手段,以达善果者,虽不及君子却亦合其良善之心。”

    而于明不愧为大儒,除去经史子集外,涉猎颇广,对医药耕种百工之书也有研究。在游历四方之时,王羽跟着于明学习医术也救治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他族兄王叶的妻儿,王羽也曾生出一种云游四方救济天下的念头。

    但他跟随于明洞察世事,早已看透了官员的腐败,小吏的猖狂,明白了这个国家表面上繁荣昌盛,实则却像棵大树,正在无时不刻被无数蚊虫叮咬,里面已经烂掉了。

    虽已烂掉,但还不至于崩塌殆尽,尚有机会救治。

    “分别之际,最后一次问你,这个天下究竟是什么人的天下?”于明问道。

    “这个天下是你我的天下,更是黎明百姓的天下。”王羽决然道。

    “看来你已经找到心中的答案了,去吧,去践行你的道义吧。”

    之后王羽便离开了于明,重归乡里,与邻居张延益一同攻读科举。于景历二十七年高中状元,景历二十八年出任恒州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五章 平生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db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