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直写到老的故事想法人生旅途
从孙子兵法来看,你是否应该参与“北上广深”之战

从孙子兵法来看,你是否应该参与“北上广深”之战

作者: weggen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21:23 被阅读11次

一次令人不欢而散的对话,让多年朋友彻底崩溃,也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辗转反侧,思索再三,我居然在《孙子兵法》上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否应该参与“北上广深”的这场战斗。

不欢而散

cry

近日,朋友找我聊天,聊天的话题是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

朋友老家是襄阳的,目前在深圳和老公一起发展。夫妻双方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都是一般,磕磕绊绊,好不容易在深圳落了脚,但是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前年一次意外,让她怀孕生子。自从生了孩子后,她觉得压力非常大,最让她操心的莫过于孩子的教育:现在还是1岁多,她决心要好好教育她,让孩子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想孩子重蹈覆辙。

前段时间,她看到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上四年级了,上了各种培训班,而且样样优秀——游泳,乒乓球,跆拳道,画画,写字,小主持人演讲等等。同时,孩子特别喜欢看书,满满书架的书,全部都看过,有的甚至还能背诵了。后来我问了一下孩子父母的一些情况。孩子父母也不简单:两个学历都很高,父亲是做科研的,母亲是搞教育的,而且夫妻二人都非常喜欢看书。孩子耳闻目染,喜欢学习,也是自然的事情。

这个孩子的优异让她羡慕不已。她也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如法炮制,让自己的孩子也变得优异。于是问问我的一些看法。


education

我这个人有时候就是太过于心直口快,明知道对方其实是要一个鼓励而已,是想让我给她的想法添砖加瓦,但看到一个幼小的生命即将受到“摧残”,我只得犯了老毛病,当头棒喝——一盆冷水泼过去:“你孩子变得优秀,跟你有什么关系?即便有关系,你们两个跟那孩子的父母的条件是一样的吗?我觉得你的孩子,不应该像他们的孩子一样培养,该玩就玩,该学就学,找到他自己的兴趣,发展一样专长就可以了,而且你们也要和孩子一同成长才行......”

我的一番长篇大论,结果弄得朋友灰头土脸,最后不欢而散,临走前,朋友争辩解说:“我还以为你是很有想法的人,追求进步的人,没想到在孩子教育方面,这么消极——培养有一个长项,怎么能够赢得了别人?还要我们一同成长?我们哪有时间?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他们两个刚三十出头)......你是在三线城市,你不知道我们这边一线的情况,别人都是这样搞的,一个孩子报8个培训班的都是正常的,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在一个寝室里,四个孩子,三个孩子都会什么小提琴,钢琴,吉他,而就唯独你的孩子什么乐器都不会,难道不会尴尬?”

最后的最后,我沉默不语,不是无言以对,而是为之叹息——她是饱受这场战争摧残之人,如此想法和状态,是在太正常不过。

战争的“摧残”

与朋友的不欢而散,让我思考了许久。我并不在意朋友对我的不解,我只是在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其实朋友的日子过得真心的不算好,两口子起早贪黑上班,而且经常要加班,拖着疲惫的身子上班,再拖着更加疲惫的身子回来。这样的日子已经重复了七八年了。他们至今还在租房。为了省下租金,两个人在偏远的城中村地方租了一个民宅。由于距离上班的地方远,两个人每天通勤的时间也至少要2个多小时,若遇上加班,到家已经是九十点了。孩子出生后,老人过来帮忙,一家四口人蜷居在很小的房子里,个人隐私不提,一旦孩子晚上哭闹,两个人上班都不得不带着黑眼圈了。

她和老公一直都感觉到非常焦虑:看着眼前没有自己房子的生活,看着自己的房租不断攀升,看着自己的工资一直呆在原地,看着别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羡慕嫉妒恨,五味杂陈。甚至还有些后悔,后悔来到这里,有时候想狠下心来——回自己的家乡重新开始。可是转念一想又有些后怕和不甘:自己已经在这里这么久了,工作也在这里稳定了,回到家乡,又要从零开始,何况该拿什么开始呢?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局面下,他们还是选择了留下,继续着这样疲于奔命的生活。


hardworking

如果人没有好胜攀比之心,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生活也是可以获得满足的。但是他们又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并非淡泊名利的人:他们一面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对生活有着很多期许,一面又不得不忍受着生活的现状。看着周遭那些厉害的人,一个个风生水起,自己却老是原地踏步。为此,两个人没有少吵过架。两个人的心里时刻窝着一团火——焦躁不安,生怕不断的被人超越了,这样自己就更落后了。而事实上,两个人却在这样的战争下,表现得苍白无力——没有任何办法甚至没有任何精力去扭转乾坤,只能疲于奔命。当孩子降临后,他们又看到了希望,觉得只有让孩子获取最好的资源,获得最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不再受自己这种苦。从孩子下手,仿佛就是一记成功的“良药”。

朋友会这样想,正是是因为饱受了这种“战争的摧残”。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无非是一场稀缺资源的争夺战,而但凡战争,都是无情和残酷的,总有人是输家。他们在自己这一代里成了输家,于是希望孩子这一代成为赢家。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

心理学家也做过相关研究,发现一个普遍现象:


Chain-reaction

但凡心有不甘,追求上进的家庭,如果父母的成就越低,那么对于孩子的希望和要求就会越高。这有点像能量的转移,上一辈未发挥出的能量,不得不找一个突破口,转移到下一代。这又有点像“愚公移山”的现代版,此辈在北上广深扎不了根,下一辈继续,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迟早有一天可以成功。

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其实并不是由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寡决定的。你以为世代待在北上广深的时间越长,越能够赢取战争,其实如果代际间没有某些优势的延续,那么这样的一代代的战争,只不过是一个个独立事件而已。就像你在赌场里玩投色子,假设色子只有一个,投到哪个数字的概率永远是1/6,并不是你投的次数越多,越能够大概率的出现某种概率。

我们衡量一件事情的概率,应该从这个事情本身的属性来着手,这样才能知道胜算的大小。

胜算

如果认真读过《孙子兵法》就会领悟到孙子兵法真正的精神:它并不不是教人怎么奇谋妙计,怎么去在战场上出奇制胜,而是教人怎么“不打仗”——甚至是不战而胜。在还没有开始战争之时,就应该度量战争胜利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不大,就不打;可能性大,再来看怎么个打法最好。度量,就是从战略层面衡量战争的胜算,计算这场战争成功的可能性。

拿在北上广深的拼搏奋斗为例,在这里的你的胜算有多大,你仔细思考过吗?

借用孙子兵法的五事而言,我们可以窥见一二。孙子兵法开篇就讲到了:“道天地将法”五件事情。这五件事情就是衡量一场战争成败的关键。这里我们拿来分析一下参与这场战争,你的胜算到底是怎样的。

1.道

从道方面讲,其实是要求我们看“势头”,即是“顺势”还是“逆势”。仔细看看你参与的这场战争的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对你而言是顺流还是逆流?大家都在做挣扎,都在不停的往里面涌进,这种“加码式”的战争,其发展的方向很可能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获胜的困难度越来越高,甚至要拖上你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这样的恶性循环的竞争,是否真的值得你“逆流而上”呢?


battle for you

2.天

从天方面讲,就是要看“时机”,即是否符合时机。当前N多人参与这场战争,而且人越来越多,水涨船高下,房价,物价都在不断上涨。特别是在这种房价涨了N轮的情况下,还要硬着头皮与之一搏,搭上全部身家,也要“扎根”到底。这种损兵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是否有点得不偿失?就像投资一样,明显这里的房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被“高估”了,远远脱离其价值所在,而你却要偏要买在这个高位,是否不太理性?是否时机不对?

3.地

从地来讲,就是看你是否有“相对优势”。谈到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没有了底气。相对优势,在这个战争里很多人都没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是相对优势,而很多人,连前者都做不到,更别提后者了。


battle and strategy

从资本角度而言,有的人上一代的资源颇丰,至少上一代就在这里扎了根——至少有一套房子,他们不用再为房子而百般拼搏,于是他们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可以全部用在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生活上,而你却可能要先要解决这个“硬件问题”,再来谈别的,于是在解决硬件问题上,你可能要花费十几年二十年“黄金时间”,才能换取别人的一个起点,即便你解决了那个硬件问题,你还只配一个别人的起点而已,而别人早已经在这段黄金时间,超过你更多了!你拿什么去敢去追?

肯定有人会站出来说:起点上输了一截,我们可以加速啊,让自己的现金流滚动起来,超过那些起点高的人不就行了?可问题是,起点高的何止是高在一套房子而已?更可能还有其他的连锁反应之下的“高点”。

诸如,一个资源比较丰厚的家庭,他们所做的选择,往往都会优于那些资源贫瘠的家庭——这是个客观事实,父母那一辈也是有很大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势必会延续到下一代,包括你选择的工作,做的事业,都很可能受到很早在心理植根的价值观的影响。(这里并不否认,也有部分人超脱了这一个瓶颈,但是那毕竟是少数)很有可能,你在事业的发展效率上,并不能产生优势,甚至可能还有劣势;再从精力和时间角度而言,不同的工作,留下你发展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看看我的朋友的生活,简直就是很多普通人的写照——一大堆事情要忙,加班是家常便饭,回到家都很晚了,从早都晚,留给自己可供发展的时间究竟还有多少?要想马儿跑,又给不了马儿草?马怎么能跑得起来?

4.将

将这一层面,是指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己当前的能力和以后的能力。如果我们当前的能力就强的话,也就不至于在战争的底层苟延残喘了,因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提升能力才是上策。可惜得很,由于上面三点的外部环境的影响,我们连提升能力的“沃土”都不具备,怎么能让能力生根发芽呢?

首先,逆流而行,必将导致心态不佳。任何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平和的心态。而越是处于战争底层,越是资源缺乏的人就越是希望“快快快”,巴不得一口吃掉个大胖子。可是但凡有价值的能力,都是慢工出细活的,都是需要长期的日拱一卒而锤炼的。这也是很多人,最终无法发展,哪怕一项能力优势的原因——因为他们等不来,等不及,着急要结果,最终半途而废。


time flys

其次,时机不对之下,有可能你做什么就错什么。现在这样的状态,即便你能力提高了,但是不好意思,别人也没有闲着,大家也在这方面提高了,你的相对优势同样没有搭建起来。而且外部的环境不断的高升,有可能你现有的能力还可能遭到淘汰,别说是相对优势了,甚至还会出现相对劣势。

5.法

孙子兵法里原将法意为法令纪律,而我这里化用一下——用作战略之下的战术——方法。

要想赢得战局,有时候也是需要有方法的,例如《三十六计》,就是N多个战术方法的集合。在这场战争中,你是否有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去克敌制胜呢?是否有想过,诸如“围魏救赵”这种迂回打法呢?我猜想你压根都没有想过,如若想过,你此刻也不会呆在这里“无动于衷”,也不会囿于这场无休止的战争而无法自拔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目前,我们却不断的被眼前的战争蒙蔽了双眼。看到别人做什么,我就也要做什么,看到别人什么厉害,自己也要争相效仿。

什么叫做有价值?不是大多数人都觉得对,而你也做了,就是有价值;更可能是,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而你通过深入思考仔细分析得出你做的是对的的结论,并且为之付出行动。

价值向来都是相对而言的。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就像我的朋友的想法是一样,别人家孩子全面发展,我家的孩子也必须如此,才能追得上,才能赶得及。这一切的根源,可能是我们受到不完善教育体制的荼毒的产物!学校的教育,一直让我们进行趋同性的思维,即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然后还要比别人做的优秀。

但是这样的思维有一个天然致命的缺陷——水涨船高,无休无止,价值颠覆!

例如,数学100分是满分,即便是你拼尽力全力,你拿到了100分,那么是否致胜了呢?不一定,好多人由于不断优化,都可以拿到100分了,战争是相对的,要划分级别,该怎么办?重新定制新的标准上限,于是现在数学变成200分满分,于是大家又去不断优化成为200分的高手。

这就是在同一个领域不断竞争的下场,你会发现以前的优秀会变得一文不值——相对优势不再。这样的做法,就像是花了80分力气最终提升了20分一样才能达到胜利,却发现等你提升了那20分时,可能你连及格都算不上了。如若你将这80分力气,用到其他很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可能会更具有相对优势:在这件事情上,别人的分数可能并没有你高,甚至是一分都没有!

这就是一种方法——取巧劲而不是使蛮力!野蛮生长,野蛮竞争,必然会造成“生灵涂炭”。

从上面的五个方面而言,我们用概率来算算:假设这五个方面的权重一样,分配的概率皆为20%,那么你最终获取成功的概率——胜算,就是这5个方面的概率的求和。

仔细算算后,如果你的胜算低于60%,建议还是不要参与这场战争的为好。虽说概率低并不代表一定不会发生,再低的概率也会有发生的可能性——哪怕是万分之一——就像很多参与这场战争的人会说:“万一呢?万一我成功了呢”。


battle again

但是概率除了是度量可能性的工具外,其实在某个角度而言,概率还可能还是度量你获取想要结果的效率的工具。概率较为低的事情,往往意味着成功的难度系数比较大,获取成功的效率就比较低。因此,我还是觉得,如果你在那五方面求和的概率较低,还是不要参与这场战争的为好。

究竟什么才是目标

从另一方面而言,那些胜算小的人,刨去胜算较低外,其实从需求而言,也没有必要去参与这场战争。

有一个很奇葩的现象,人们喜欢看别人做什么,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为,甚至忘记自己正在做什么。


herd-behavior

街边,一群人正在兴致勃勃的往一栋楼的楼顶看去。接下来,楼底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往上面看。当你问别人看什么时,那人会直摇头,不知道,反正别人在看,我也看看是怎么情况。

这就是人的“从众心理”。上大学时我就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一次,我和寝室的哥们几个,一起捉弄了别人一番。我们在一个人比较多的地方,大喊:“跑呀”,然后拼了命的往前跑。很多人看到我们这个举动后,也不自觉的跑起来,而且有的还比我们还跑得快。事后,我们躲进巷子里笑得合不拢嘴。

虽然我们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是反应了一个问题:人不仅仅是喜欢从众的,而且是盲目的从众。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叫做“羊群效应”。

我们有时候走着走着,很容易迷失自我的初心,就像那些路人一样,明明是要赶路的,却停下来看着楼上;明明是要走路的,却看着别人跑,自己也开始飞奔。

就像这里的很多人,明明胜算不高,还要去拼死拼活的与别人去斗争到底,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要赢得这场胜利,而他们来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之路,真的是要在这场战争中拼个输赢么?

转念一想,你是贪念于战争的“赢”吗?你究竟要的是什么?


a good day

你其实要的是赢背后的结果!赢背后的结果是:你成功的获取了一些稀缺的资源,通过这些资源,你过上了幸福的人生。

原来你其实要的是“幸福”呀。

如果将幸福抛开精神层面,只拿物质层面而言,所谓幸福无非就是:最有效率的获取资源,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已。大白话就是:不要那么辛苦的赚取物质资源,就能够满足的状态。

而实现这一“幸福”的方法,起止一个呢?为何你要在这样的战争中去获取“幸福”呢?你不小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卷进来了,不得自拔,迷失了当初的一些想法,盲目的参与竞争,是否与这“幸福”相去甚远呢?

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另一些不同的道路,避开这种正面冲突,让自己有更加充裕的时间精力去奋斗,不也能够成功吗?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福利:时间精力充沛了,周遭没有那种“无休止的竞争”了,自己的心态就不会那么急了,能力提升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了,慢慢的事情就更可能做成功了。

那些老是强调圈子的人会跳出来,认为唯有留在一线才能有大视野,才能有竞争的斗志,如若回到二线三线甚至四线,自己肯定是要被环境所败,可能再也站不起来。

我只能说,有这样思想的人,连参加战斗都不配。因为他们完全是被“逼”出来的,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是想要,何必为难自己呢?赶紧收拾行李,回去罢了。真正有上进心的人,真正懂得奋斗的人,其实无论在哪种环境,都会去争取和奋斗。更何况,互联网的发展,早已经将世界扁平化了,物理空间也不再算是竞争的优势,只要你愿意充分利用互联网,哪怕你身居三线四线,也同样知晓所有一线城市所说的那种“大视野”。更何况,在一线的人,有几个真有“大视野”?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被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里,而且还老是站在圈内里思考,从来不懂得跳出圈外来思考这个“竞争策略”。

就像那只在半封闭的圆形铁笼里不断奔跑着的仓鼠一般,它其实只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然后横向的挪动几步,马上就会海阔天空,重获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孙子兵法来看,你是否应该参与“北上广深”之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fr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