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儿,养生保健成了热门,一说补血,不提到阿胶你都不好意思说懂养生了。阿胶既能当零食,又能有药效,不火了才怪。不过阿胶的身价也像坐了火箭似的,蹭蹭的往上涨。征哥总结了一下2008年到2016年阿胶进货价格
阿胶你了解多少?今天聊聊阿胶的那些事儿(原始数据来源中国药材市场网,征哥整理)
注意,这里是进货价,零售价只能看商家的良心了,加个百分之三四十算是友情价了,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2008年到2016年不到十年,阿胶的身价涨了十几倍!我的天哪!遥想2008年,征哥还是个苦逼的本科生。那时的生活费买不了两盒阿胶,现在过了十年,征哥吭哧吭哧的工作挣钱终于发现。。。。。。。
到了2016年,工资还是买不了两盒阿胶
这TM什么世道呀!!哎
为什么阿胶涨这么快?因为做阿胶的材料太少了,阿胶用啥做?驴皮呀!但由于我国的养驴业滞后,想想也是,现在赶集也不骑驴了,磨面也不用驴拉磨了。估计也是吃点驴肉火烧用得到,加上养驴周期长,就是长得慢吃得多。直接导致驴的存栏量大幅下滑 ,我国到2008年的时候,就已经从500万头锐减到不到50万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阿胶非得用驴皮熬呀?本着事儿逼,哦,不对,是较真严谨的精神。征哥认真查找了一番:
话说最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了用胶的记载,如据《周礼•考工记》记载“鹿胶青白 、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这个猛,老祖宗的口味真是重)鱼胶饵、犀胶黄(这个也比较猛,现在要弄点犀胶吃,估计直接按食用保护动物抓了)”。
也不知道当时胶怎么吃?不会是按现在肉皮冻似的沾着酱油醋吃吧?但是当时为啥没有驴皮胶的记载咧?
原来,驴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才逐渐将驴引进中原的。先秦时期肯定没有记载了。
最早用“阿胶”这个词及比较准确的用料记载
出现在魏晋时代,魏晋时代的《名医别录》:“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至唐时《新修本草》仍沿用《名医别录》中对于阿胶原料的阐述,“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
对,你没有看错!到唐朝时,国家药典还明确规定,阿胶是牛皮做的!
那,那为啥现在必须用驴皮了??接着往下走,时间来到了宋朝,五代及宋朝时期,实行了比较严格的“牛皮之禁”。牛皮厚实耐用,在当时军事上用制将士的甲宙、盾牌、牛筋是做弓的重要原料,因此牛皮多为官方强制收购,
如《五代会要》中指出:“以牛革筋角为制造衣甲军器所需,皆严禁出境。农民牛死,非经官验视,不得解剥,其皮革筋角皆输于官。”至宋仁宗时,基于与契丹战事频繁,更改法甚严,人户自死牛之皮筋角,限半月赴官送纳。许人陈告隐藏者,支赏”。
在当时条件下,你就是偷偷吃了顿牛板筋,估计都得当走私军用物资给你抓起来!
所以,想要拿牛皮熬阿胶,别做白日梦了!别说牛皮,连毛儿都得上交国家!
那熬阿胶怎么办呀?
嘿嘿,这难不倒我们劳动人民旁边拉磨的小黑驴不是军用物资呀!从此,驴皮正式开始进入熬胶序列。不过,拿驴皮一熬,人们惊奇的发现,居然比原来的胶还好!真是高手在民间呀!
等到明朝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
“黄明胶即今水胶, 乃牛皮所作,色黄明… …非阿井水所作耳。”从此明确了驴皮做的叫阿胶牛皮做的称为黄明胶。
最后咱说说阿胶的鉴别:
1、最重要的,看价格!
2016年,整张驴皮的平均收购价格,每张已经接近3000元。每张驴皮预计可生产的阿胶在1.5至2.5公斤,大家可自行脑补一下成本。
2、闻味道
阿胶特别是打粉后,应是比较香的胶香气,如果有腐败的味道,或臭味,那用的皮肯定不好
3、摔一下
正品阿胶应“质硬而脆”,直接将胶离地一米多,让胶块自由下落,如果碎成数块,则说明胶质没问题,如果还是整块,就要怀疑他的用料了。
其他复杂的方法操作性较差,就不说了
今天就先唠到这,祝大家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