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突然间接到了一个工作。
让我给一部网播电影做一篇推文。从昨天下午开始到今天下午,负责这件事的同事断断续续地用微信语音+文字跟我确定了需求。你没看错,用了最低效的方法消耗了一整天的时间来沟通,结果其实最后的要求很简单,主要在于他们一开始并不明确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甚至都没有基本的书面资料。结果由于视频素材给的太晚公司网速太渣,没有预留给腾讯审核视频的时间导致推文无法在规定时间上线。
这个工作本来不属于我,但是因为领导安排下来了我就做吧。我看待这件事情一开始的重点其实并不在吃亏这个点上。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本身没有很大难度本可以很快完成,但是由于各方的原因导致我花了3倍的时间来处理这项工作。我付出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并且影响了我其他的工作进度。结果,我觉得自己吃亏了。
大家多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开始出于热心和对热心的(也可能是不敢拒绝)预期成本的误判,导致在结束了工作后并没有什么成就感,很可能别人还质疑你的工作能力。这时候难免觉得自己吃亏了。因此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这个工作帮还是不帮,如果是领导的摊派下来的工作接不接的选择。
我刚工作的时候要是看到这句话会觉得,难道我们还有得选?这个想法背后的心理是:我想拒绝,但是我又不敢。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地做办公室的便利贴女孩/男孩。
既然谈到选择,那所有的选择都有两面性,但是衡量一件事情到底要不要做,可以作为明确的参考标准的就是选择的成本。其实大多数人最害怕的是:如果我拒绝了会不会被穿小鞋、这样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很自私、这样我人缘儿会不会就不好了?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在意别人看法的人,那么你的胜任力可以去做一个演员。同时,被人穿小鞋、别人觉得你自私、你的人缘儿可能没有滥好人那么好,这些都是你选择不吃亏所要付出的成本,只是很多时候你没有注意到罢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为了避免这些成本的支出我们就必须得吃亏了。我们还应该关注付出了这些成本后我们的回报是什么。有些人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潇洒和混不吝,而是他们很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愿意用什么来交换。这让我想起《冰与火之歌》中的兰尼斯特家族,他们的家族格言是『 有债必还 』。兰斯斯特家族在干掉坦格利安家族权倾七国,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奉行这样的家族信条,我相信他们当然有心理准备,一朝兵败成为俘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个周末下午,我同时接到一个商场活动采访,以及给一个作家的书写媒体通稿。在时间上我面临着必须二选一的的情况,我果断地选择了媒体通稿,拒绝了去商场的活动采访,(当时我的领导很希望我去)。因为我认为这篇通稿在我未来的简历上多少是可以提一笔的,并且这篇文章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同时我很明确地知道我不去我的领导多少会有些不快,但是在预估了领导可能有的反应对我造成的影响后,我还是选择了我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吃亏是我主动选择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可能绝对不吃亏,那么就尽量让自己不要吃哑巴亏。即使是被安排了分外的工作,我们也可以尽量选择那些自己渴望发展的领域以及有价值的事情去发挥余热,同时注意不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还相信有一种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吃亏。这样的人不是特别有规划就是真的懒癌晚期。前者在完成了他分内的工作后,他会用剩余的时间来学习充电,比如我就见过一个在国企当程序媛的妹子,每天朝九晚五准时下班,回家了以后用业余时间在晋江码字成为签约作家,同时自学了雅思。目前正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风生水起。至于懒癌晚期的就不评价了。
综上所述,到底要不要吃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决定要不要吃亏:
1.首先,要不要吃亏是你可以选择的
2.其次,吃亏的成本你是否可以(愿意)承担?
3.吃亏的成本和不吃亏的成本比起来哪个后果更让你难以忍受?
4.吃亏后的预期回报是什么?是否是你想要的?
最后我想说,不想吃亏不是原罪。不想吃亏就和你不想吃你不喜欢的食物一样。中国人总是提倡要慷慨要大方,这个没有错,但应该以当事人自愿的角度出发。不想吃亏也不代表着你自私、你短视、你狭隘、你小气。它说明不了任何东西,即使别人对你上纲上线你也没必要放在心上,认真你就吃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