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声息相通,便是知己

声息相通,便是知己

作者: 影汐_7136 | 来源:发表于2023-05-13 07:41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讲冯至先生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至,河北涿州人,诗人,学者,翻译家,一个被鲁迅先生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的作家,以前在教材当中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可以说,没有他的作品,但是改编后的部编版教材,却将他的这篇散文收录其中,可见对其作品的推崇。

他的文章,明净,含蓄,却能够在日常普通的事物当中透出一种崇高,在朴素的文字中,显现出一种华美,我喜欢他的这篇散文,所以在这篇文章上花了很多的时间。

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列举了很多种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抒发他在小山村中所思所想所得,有小溪,有鼠麴草,有彩菌,有加利树,有野狗的嚎叫声,有麂子是嘶鸣声,但是我最爱的,还是作者在写小溪的部分。


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一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我深深地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好喜欢这段文字,好喜欢这个“声息相通”的解释。

潮汕人,出去外面,人生地不熟的时候,只要说一句“胶几人”,就会倍感亲切,因为这是独属于这个地区的“暗号”,这个暗号,能够抚慰在外的游子不安的心灵。

我跟学生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性。

共性,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身上的共同的交集,我们在无数的古诗文上面,能够找到这种共性的表达。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什么是“知己”?不就是“志趣相同”的人吗?这是属于知己之间的共性。

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不也是追求一种共性吗?而这个共性,就是两个人共同看到的这轮圆月,希望我们都能够平安活下来,即使相隔千里,但是我们一起看着这轮圆月,也像是彼此守候在彼此身边。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当中说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古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因,都是相同的,这便是古人的共性了,“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怀的原因一致,这就是古人与今人的共性了,有了共性,似乎彼此之间也亲近了不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好微妙,古人能够从这些共性当中找到友情,找到爱情,找到亲情,共性,给了他们面对人生的勇气,也让他们在悠悠岁月当中,有了一些可供寄托的慰藉,今人也一样,从一条清澈的小溪当中,也能找到与以前的人声息相通的地方,共饮这一条小溪的水,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拉近了不少,虽然隔着时间的距离,但是他们之间的心,是亲近的。

冯至的散文,很美,很秀气,很轻灵,值得一读。

相关文章

  •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人生在世,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若能合于性情、忠于志趣,便是难得的情谊。 若能相互理解、心意相通,更是彼此莫大的幸...

  • 简书上的朋友们

    人生一世,知音难求,知己更难觅,遇到了便是终生的朋友。以文交友,贵在灵魂相通。 简书上,遇到了好几位这样的友友,虽...

  • 此刻

    此刻, 最想倾诉之人, 便是知己!

  • 最是知己便是茶

    苏东坡有句诗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视茶为佳人,认定茶是可以帮助自己排忧解愁的心爱之物。 可见,如若茫茫人海...

  • 最是知己便是茶

    从来佳茗似佳人,与茶对话,在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人生中让茶成为你朝夕相处的良朋益友。 茶,它是无声的,但无声胜有声...

  • 一個好朋友

    你寫的文字我懂我寫的文字你懂这便是知己的意思 遠遠看著從不試圖靠近兩顆心 則是離得最近最近的那種所謂的心心相通距離...

  • 真正的朋友

    一个人也许能有很多朋友 却一定不会有很多真正的知己 知己是能够在心灵上相通 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敬慕的人 知己是能够相...

  • 补成诗可以么

    人生何愁无知己,相逢便是同路人

  • 知己,彼此之间心灵相通的人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好比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每一片叶,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不...

  • 朋友不在多,在精。人生难得知己!

    ​ 朋友不在多,在精。人生难得知己,人在一生当中如果能够遇到一两个和自己心灵相通的知己,那就足够了。 人必须要现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声息相通,便是知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jy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