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时代,谁不是带着伤痛,艰难活着呢?

这时代,谁不是带着伤痛,艰难活着呢?

作者: stevens_run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16:48 被阅读0次

    我们的身体运动伤害,与我们日常的精神创伤,有相通之处——两者还经常相连。

    与此同时,两者有些原理,也是类似的。

    老年间的运动伤害,成因往往一个字:糙。

    首先,打得糙。

    1950年代的NBA,乔治·麦肯爷爷打了九年,合计缝了169针,双腿都骨折过,眼镜被打碎无数次。这有点像去打野球场,遇到一群地痞流氓,不讲规矩乱打,伤也伤得千奇百怪。

    其次,练得糙。

    外星人罗纳尔多到33岁时,自嘲膝盖已经有133岁了。因为放时,许多训练方式极为落后,教练只顾给你上量,练死了活该。

    肥罗已算是爬到顶尖的了,犹且如此。就以我日常所见的生活举例。

    我在武汉有位长辈,该叫他叔叔;他有位女朋友,按辈分,我该叫她阿姨。她是成都人,原来是武术队的,聊起来时,说她少年时还认得张晋呢——《一代宗师》里的马三,蔡少芬的先生。她人极勤快,性格爽快洒脱,动作干练潇洒。功夫还在,偶尔给我们摆几个花式:漂亮,干脆,利落。

    “就是膝盖不行了。”

    她信佛,但进了寺,却不能拜:因为以前在武术队膝盖已经伤了,不能跪,跪了很难起来。

    她说,她年轻时,跟省队训练啊,出去比赛啊,大家都很苦。越是下面的队伍,教练越土,越给你硬上训练量,不休息。受伤了,就吃各种药止疼。

    许多队员受不了,偷偷哭。有些教练都不许,看见就骂。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

    老年间的许多伤,就是这样糙伤的:

    一磕一碰,闭眼乱来。伤了,旧伤落下了。

    许多人少年时的精神创伤,也是如此:

    在粗糙复杂的环境里,遭遇强硬的精神暴力后,人会感到沉重的痛苦,一直留着那个心理阴影。

    现代,医疗技术提高了。比赛也日趋文明了。

    为什么受伤还是频仍呢?

    现在的运动伤害,更多是温水煮青蛙。

    所谓的“硬伤”少了,越来越集中于关节了:比如,膝盖半月板和前十字韧带、肩膀、腹股沟了。

    前十字韧带伤,多是因为急停急转;肩膀伤是因为那基本是人最脆弱的关节;腹股沟伤,多是因为大量横移。

    以及,我们都触目惊心的跟腱伤。

    十年前姚明养伤时,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数据:在NBA,221公分(即7尺3)以上的巨人,每季出场时间不能多过2300分钟;超过的则容易大伤。

    就以鲨鱼和姚明为例。

    鲨鱼自1995年他23岁开始,膝伤就零星不断;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腿脚新伤陆续添加。每一次新伤都未必致命,但却使双腿的压力持续增加。右脚受伤,左脚承重,于是左脚再受伤:如是恶性循环。到2006年,鲨鱼左膝软骨撕裂,手术之后,左膝、踝都有了伤。随着各种运动,能量上下传递,一处脆弱点会让左腿的其他部分更加受力。温水煮青蛙。

    姚明2008年的受伤,是所谓“应力性骨折”。重复的压力,导致骨骼的微小劈裂或缝隙,伤势常细如发丝。骨骼像房子梁柱,不断遭风雨侵袭,日积月累,反复磨损,伤害超出了骨细胞自我重建和修复能力范围时,房梁便开始缓慢垮塌——纳什的背,也是如此。

    至于科比2013年累到跟腱撕裂,我们都知道了。

    这是如今时代的两难:

    你不加肌肉吧,无法在职业体育中对抗立足。

    你加了肌肉加了体重,关节会慢慢承受不住。

    现代的心理创伤,也多有类似的温水煮青蛙:

    大是大非大起大落,可能没以前那么多了;但日常生活中,繁密的事件,在逼迫你情绪不停起落。

    许多人的不开心,说起来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是被许多的小事,啮咬得无处安身。

    你不让自己变强韧,撑不住这个时代的细碎;长期处身于细碎啮咬之中,早晚会承受不住。

    运动复健的专家吉姆·泰勒先生,早二十几年前提过个说法:

    受伤后,心理的复健,比身体的复健更为重要。

    心理复健的难度在于:你无法像测试肉体一样测试心理。身体的恢复可以靠检查搞定,心理恢复了多少呢?又没有进度条。

    大家想象中的复健,就是一帆风顺,然而并非如此:今天好一点了,明天又会回去一点;进三步,退两步。疼痛的反复、身体的减弱、新的疼痛、表现下降——如此反复。

    许多人在受伤前,都有种盲目乐观的情绪,觉得自己一往无前。但受伤后,情绪会一落千丈,谨小慎微。

    在创伤恢复后,往往觉得不疼了、非对抗中运动自如了,就觉得可以了——其实,这样一般只恢复到85%到90%。复出,觉得状态下降了,或者伤病复发了,于是情绪再次下跌。

    这个反复的过程,才最折磨人。

    心理建设与身体建设一样,都是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得正视这一点才行。

    众所周知,现在运动员在维持对抗水平的情况下,越来越在意锻炼核心力量,减少身体的薄弱环节,以维持稳定与平衡,如此才能承受得住反复的折腾。

    从长期来看,这比单纯给某几块肌肉上力量,更能维持身体健康。

    还是吉姆·泰勒先生,当年说过这么句话:

    从长期来看,人的身体和内心,需要同等的待遇。

    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对待情绪,一如对待自己的身体。

    如上所述,从长期来看,要避免伤痛,稳定性和平衡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个时代,大家都在练核心力量。

    对待情绪,也是如此。

    如果谁有强大的动力、澎湃的志向,当然很好。

    但长期来看,想要维持情绪的健康,需要练习稳定与平衡。

    身体的稳定与平衡,让你每次起跳落地后,不至于受太大冲击。

    内心的稳定与平衡,让你不至于被世上的起伏,太搅乱情绪。

    运动心理学里,还有过个说法:

    大多数情绪起伏,来自于紧张,紧张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而恐惧许多来自于想象,想象又许多来自于回忆。

    想要稳定与平衡,就不要瞻前顾后,只在意当下。

    所以许多顶尖运动员,都会锻炼自己进入“不思考”的状态。

    类似的,想保持心智稳定稳定与平衡,可能需要你减少想象与回忆,更在意此时此刻的自己。

    这道理,适用于运动创伤恢复,也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我们——甚至,也适用于爱情。

    要规避伤痛,可以考虑少些瞻前顾后,少根据过去的痛楚,过度想象将来,也不要随时想着,自己是不是已经跨过过去的阴影了。

    只在意此时此刻,脚下的每一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时代,谁不是带着伤痛,艰难活着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oj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