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岳磊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作为与改革开放同行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对象,所有的宠爱都是一个人的,可是当父母渐老,养老问题日益加剧,一个子女如何照顾两个长者乃至上一代的四个长者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总量早已超过1.45亿,在其背后是更为庞大的老龄人口数字。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养老形势非常严峻。
只有一个孩子的现实,使独生子女父母更早且更长地经历“空巢”生活,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为脆弱的家庭养老基础之上。
如何帮助独生子女家庭解决养老难题?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当前中国的独生子女总量超1.45亿
探讨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需要重温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计划生育政策。
1979年1月,为了改变人口无序增长状态,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孩子的数量“最好一个”,独生子女政策至此正式开始。1980年9月,国家发出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是一个标志性时间。直到2015年10月,国家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
在政策执行的30多年时间里,究竟有多少独生子女出生呢?
200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曾公布:中国累计出生9000万独生子女,但由于出生漏报和统计口径等问题,这一数字与相关研究数据颇有差距。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预测专家王广州,运用人口抽查数据和计算机仿真模型估计,2010年全国独生子女的总量在1.45亿人左右。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正面临多重困境
如今,198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已经结婚生子,在家庭结构上形成了“四二一”模式。独生子女成为中间的“二”,作为整个家庭的支柱,上面供养四个老人,由此将遭遇很大的经济压力,何况还要养育孩子。
而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如今已基本步入晚年,他们面临的是一个迅速老龄化、未富先老的局面,同时也是社会急剧变化、代际鸿沟扩大的时代,其养老面临着多重困境。
第一,经济赡养压力不断加大。步入老年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普遍缺乏教育机会,实际收入水平和经济积累不会太高,主要经济来源一般是城市养老保险或农村耕地所得。而独生子女本身多数工作不久,处于房贷车贷压力之下,同时他们的子女教育费用很高,在赡养父母、提供经济帮助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普遍的状态是独生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房子首付、照看子女的帮助。随着父母年龄增加,身体状态变差,一旦遇上大病,就需要子女的帮助,整个家庭很可能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
第二,独生子女难以顾及父母的生活照料。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但进入现代社会,子女外出工作、出国学习已经成为常态,子女与父母的居住形式也发生变化,特别子女结婚以后,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分开居住或者远离父母,带来的问题就是对父母缺乏照料,特别是在父母生病时,独生子女分身乏术,还需要兼顾工作和自己的家庭。有调查表明,独生子女父母的生活照料多数靠自己或者配偶,帮助子女做家务、带孩子的更非少数。家庭照料难以满足时,寻求社会资源帮助,却同样面临问题,机构养老资源供需不平衡,适合的养老院一床难求。
第三,精神慰藉匮乏。在通讯技术日渐发达的今天,电话、QQ、微信成为很多家庭维系感情的纽带,帮助很多远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与父母实现沟通。但现在的年轻人,多数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往往很难有足够而合适的时间与父母深入沟通。对于父母而言,退休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或患病几率上升出现的病痛折磨,都会带来巨大精神负担,但他们又体恤子女辛苦,往往不与子女沟通,又进一步影响了心理状态。此外,独生子女一代与其父母算是代际冲突最严重的一代,两代人的教育背景、人生经历、面临的社会变化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在生活、工作、婚姻等问题上有代沟,在精神交流层面更容易有冲突。
第四,二胎政策。随着二胎政策施行,独生子女一代家庭形成“四二二”结构,作为家庭支柱的独生子女不仅面临赡养父母的压力,又面临抚养两个孩子的经济压力,压力进一步加大。特别对于城市独生子女,抚养两个孩子,需要购买新房、增加教育支出,还需要父母照看孩子,导致在父母养老方面的支持更加有心无力。
第五,失独家庭。曾有专家测算,国内失独家庭超过百万户,未来还会持续增加。多数失独家庭失去子女后很难再次生育孩子,这对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失独家庭的父母步入老年,无论是在经济赡养、生活照料方面,还是精神慰藉方面,都缺少依托,生活质量没有保证。对于子女发生严重病残的家庭来讲,不仅严重影响父母未来的养老,子女的未来保障也是需要担忧的问题。
这些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境是整个国家面临快速老龄化难题的一个缩影。
2017年2月最新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测,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养老形势非常严峻。
破解独子家庭养老难的四大建议
从客观实际来看,要破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难,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安排。具体来说,至少需要兼顾下述四方面。
第一,从国家层面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难题。从目前的人口规划、产业政策来看,决策层面并没有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难给予太多重视,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也仅是基于个体家庭层面的困难描述。即使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也没有提及。在2016年底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仅提到一句,“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力度,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在社会保障、集体收益分配、就业创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
笔者认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难题应上升到社会发展工程、民生工程、重点工程的高度来做,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住房、医疗、税收、照料等方面的支持。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经有个别地区对独生子女做出一些优惠规定。比如,今年实施的《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父母年老患病,独生子女每年有10天带薪护理父母假,用人单位违反该规定将面临罚款;《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独生子女家庭有每年累计不超过20日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住院护理假。
第二,完善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同时独生子女父母转变养老观念。长久以来,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在老人身体健康、自身生活能力和照料能力较强、子女较多和就近照料的情况下比较合适。对于独生子女父母而言,与子女分居、异地情况常见,随着父母年龄增加、身体变差,居家养老可能会给独生子女带来较大的负担。所以,很有必要完善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未来国家在养老服务业政策上,对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体系,举全社会之力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独生子女父母也需转变养老观念,选择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或者新兴的“以房养老”,一方面获得专业全面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减轻独生子女的生活压力。
第三,发展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身体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护理,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2016年6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上海、南通、成都等15个城市展开试点,探索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以保险方式购买社会机构提供的服务,可以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护理,减轻政府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压力。《“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也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好政策统筹,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产品和服务。
第四,高度重视“失独”家庭的养老困难。有关部门首先要正视“失独”家庭(包括独生子女病残的家庭)的正当诉求,在政策层面要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怀和扶助力度,逐年提高补助标准,解决后顾之忧。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应每年对“失独”家庭总量进行排查统计,建立“失独”家庭档案,建立人性化关怀体系,鼓励和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通过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把对失独老人开展心理辅导、家庭创伤治疗,延伸发展到日常照顾、上门义诊、助老陪聊、临终关怀等系列服务。同时,可考虑建立服务“失独”家庭的养老机构,解决好特困的“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应由政府全部承担,保证他们老年衣食无忧、医疗护理不愁。
最后,笔者想说:写了那么多,落到现实的每一个独生子女家庭,能做的其实还是多从自身想办法。父母们,注意身体健康、定期锻炼、每年体检、购买各种保险,为未来养老做好准备;独生子女们,多努力工作、多回家看看,同样也要多关爱自己、注意身体健康!
(作者为CFA、中国精算师,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专注养老、保险、银行等领域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