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今生今世

作者: 沙果家的笨蛋 | 来源:发表于2017-06-10 20:04 被阅读74次
今夕何夕?

        读胡兰成,不过是看在,他曾被张爱玲看重过。

        这个说自己是岁月荡子的民国男子,总能把自己所想所做说得极其圆满,仿佛一切都合乎世情,也都遵章守礼。即便自圆其说天马行空,也不觉得是什么不可为的事情。所以他总觉得他所做的一切皆是好的,爱人是好的,分别是好的,就连斜过半山的夕阳,流水汤汤的小桥,远山如黛,行人如织,皆是好的。

        民国时期写文的人,因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学积淀,行文如流水潺潺、似清风拂面,水袖轻摆,临镜曳花,既真而从容,又深而广远,有张长李短的哀怨情仇,也有家国山河的荡气回肠,读来一气呵成,舒坦极了,顺畅极了,喜爱极了。心不静的时候,常读汪曾祺,读沈从文,读梁实秋,读林语堂,不论是消遣,还是开悟,皆如心经,令人沉静。

        因为要写张爱玲的论文,所以专门读了就近的一些著作,不论是评论,还是传述,多多少少细读了些许。自然,绕不开的还是胡兰成。他的文,也有民国文学大师的一点风范,切入点不大,看似细琐,总还是读来有味,不愿放手。其实,我极中意他写文的方式,娓娓道来,于不着痕迹间诉衷肠、立本意。都是小事,皆是末节,却津津有味。儿时胡村的景致,乡野村人的淳朴,多令人神往。

        《民国女子》记述了胡张二人相识相往的过程,极细,极暖,极可爱。想必对于胡兰成而言,张爱玲不仅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活成了一株不可亵玩的遗世独立的旷世奇花,生长在了胡兰成曾近距离接触过却最终不可企及之所。如稀世珍宝,如难俘获的猎物,世界上所有男人与生俱来的征服欲驱使他接近她、挑逗她、降服她,却未必深爱她。新奇之感过境,下一个目标又会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不喜他朝秦暮楚,处处留情。虽世间女子美好,总不可雨露均沾,亦不能情短辜负。都说长情可爱,遍施恩泽就显得可憎了。

        毕竟是小儿女的心绪,在情爱之事上,张爱玲怎么可能敌得过一个经风历雨的小先生。“低到尘埃里”的卑微,“开出花来”的欢喜,“来来去去亦是可以”的退让,“岁月静好与现世安稳”的笃定,心内以为有了此人,“外面风雨淋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该是怎样的爱与执着?这才是最初的张爱玲,索性纯真烂漫到如同璞玉。她的离怨悲愁真只该出现在文字里,如果她一直活在亲爱里,必不必顽固到孤独至死。读来,只觉恨透了。又觉得,无奈极了。又感到,深觉无力。付之谈笑间的,都是他人的事,却身经百遍,惶累透顶。

      《今生今世》读毕,他与别人的事与我何干,我只爱爱玲一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5:今生今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rc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