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可算是打气文,叫大家在此阴霾密布的时候思想正面一点。所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这回新型冠状病毒疫潮肯定是禍了,但也可能为實在教人脸红的整體国民衞生素质带来一点转机。在下作为在香港直接经历过「非典」的一代人,见证了那场疫病怎样改变了我们的日常衞生习惯。以下讲其中三样:
1. 不随处吐痰
![](https://img.haomeiwen.com/i4342379/99c7403b3cffc36d.png)
尤记得小时候,街上仍是不了人会随地吐痰的。官宣的咩嘢「随地吐痰乞人憎」讲到口臭都不会带来幾大成效。但一场「非典」过後,香港行人道(即人行通道)上幾乎见不到有痰迹。十幾年过去,情况差了一些,老人家和外来人员的素养还是差了一些,但整体香港人对「放飞剑」还算够自律。
2. 掩口咳嗽打喷嚏
![](https://img.haomeiwen.com/i4342379/535d8902ef33081c.png)
「非典」期间和过後一段长时间,在香港的地铁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基本是看不见有人张大口,毫不遮挡地打喷嚏和咳嗽的。医生说最好揾纸巾双手掩着口鼻才打喷嚏,咳的话起码以拳遮口,不过人们多是只用手掌或拳头掩口鼻。教养好些的人还会打完喷嚏后对旁人讲「excuse me」,这是禮儀,同衞生沒直接关繫了。小朋友很多时未学好这些禮貌,但每次不掩口鼻打喷嚏都给爸妈闹,闹得多就会乖的了。现在香港民间在推广,如果沒紙巾可用,打喷嚏时用前臂和衣袖掩口,据说这样飞沫溢出量最低。
3. 用公筷
![](https://img.haomeiwen.com/i4342379/5ad8186d410b7ef8.png)
老實讲在下小时候家裏也没甚麼用公筷的习惯的,只是偶然去大酒楼吃饭才见到家人用公筷来夹餸回自己碗,然後用私筷放入嘴。在「非典」之时大家学到了飞沫口水是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媒界,也学会了用公筷。现在平常和同学朋友聚餐,都用公匙公筷了,成了基本习惯。
疫情来得凶,但大家不用灰心,且看这次疫情会不会为这一代人带来一些质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