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假期返乡之路,甚是有些折腾,原本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由于从拥堵的高速,转到了省道和乡道,结果花了近七个小时。一路上,我一边照顾着晕车的宝宝,一边静静地欣赏着路途的风光。
整个湖北的乡村,风格都差不多,一块块不成片的稻田,从小片的农房后面,绵延到远处;一排排挺拔的白杨,矗立在不怎么宽敞的乡道两边。看着身后远去的绿色,眼前竟不自觉地浮现出小时候的一幕幕……
也是在这样的微风中,一群天真的小孩子,熟练地在纷繁错落的田塍上奔跑着。他们你追我赶地嬉嬉闹闹,还时不时摘一把田沟里伸出来的芦苇。
还有在那金灿灿的阳光下,几个乖巧伶俐的孩子,一边照看着在田边吃草的水牛,一边弯腰在刚收割过的稻田里,捡拾稻穗。他们灵活的小身影,穿梭在满是秸秆桩的田地里,每捡满一把稻穗,就用秸秆在接近沉甸甸稻穗的部分,扎上一个结。等捡到一大堆了,就学大人们,把这些小把稻穗捆到一起,分成两份放到牛背上,带着满满收获的喜悦,牵着吃饱了的水牛,往家走。
还有呢,这个季节该是收红薯的时候了,大家的地隔得不远,大人们用锄头把地里的红薯翻挖出来,小孩们跟在后面捡。大人们大声聊着家常,小孩们时不时嬉笑着跑来跑去窜一窜,心底里还在比较着谁家的红薯更多更好呢。
那时的山坡上,除了特殊几个成片的灌木丛,没什么人去,其他地方都是大颗的松树和草坪,大家经常一起去山上去放牛。这些牛也很乖,只要有草吃,就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认真吃草,不会到处乱跑。所以,此时的小孩们,会在山上跑着跳着,玩着游戏,还有在平地上打滚儿的,也有爬上松树摘松果玩儿的。
……
就这么想着,似乎都是发生在昨天的场景,然后此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些小孩子中的一员。我一一回忆着记忆中那群小孩子的面庞,发现有些模糊。不过,他们的名字,我都记着。顺着名字,我继续在记忆里搜寻着他们的身影……
最要好的,自然是艳儿和兰兰了。记得那会儿一大群同龄的孩子,就我们三个女孩子每天形影不离。我记得兰兰话不多,她家的院子挺大的,我每次都是在院子口等她,去过她家好几回,似乎都没弄清楚她家到底是几间屋。
艳儿很活泼,尤其是她出去打工几年后,有一回她回来找我玩儿,跟我说,出去接触的人多了,就会变得很会说话的,就跟她一样,所以,我最好也多出去锻炼锻炼。
当然了,其实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学六年级时,艳儿没来上学,老师让我去她家里问问。然后,她爸爸说她不上学了,女孩子上那么多学干什么,她成绩又不好,不上学了,就在家放牛,挣钱给哥哥娶媳妇儿。印象中,我似乎还很认真地跟她爸爸吵了一架,觉得他不该这样重男轻女。但最后, 艳儿还是小学都没上完,过了两年就跟村里亲戚去外面打工了。
还有谁呢?嗯,还有几个男孩子,他们似乎上过初中,但都没有上完。妈妈有阵子常说,我们那一年,村里生的孩子是最多的,有十几个呢。但是除了两家后来搬到镇上去的,最后一直读书读下去的就只有我了。
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很大,艳儿嫁到了镇上,我记得前几年还曾碰到过她。听说兰兰嫁到了外地,自从初中毕业,好像就没怎么见过她了。那群男孩子现在都已成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手艺,在外面打工,过得都不错。只是,确实很多年没见了。忽然想起来,哪天再遇见,我们是否还认得出呢?
那些年,我们一起奔跑在田野里;
那些年,我们曾一起度过了自由纯真的童年;
那些年,已经被无数的今天和明天所掩埋;
是否,在你的心底,也还有我们那些年的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