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量越来越少了,但是还是不得不去阅读。因为如果连阅读都放弃了,我就更看不起我自个儿了。
大概两个月前,一个年轻的同事向我推荐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那以前我好久不怎么翻看纸质书了,只是每天睡觉前开个微信读书听听,一般听一半漏一半然后迷迷糊糊就睡着了,醒来也不知道听了个啥。
我以前一直没有看过马伯庸的任何一本书,但是看过《长安的荔枝》后,我才知道原来马伯庸真的很厉害,他把现实揉碎了再放进历史的一个角落里,让读者欲罢不能,常常跟着作品里的人物带泪的笑。
然后618五折在当当买了一堆书,其中就有一本马伯庸的新书《太白金星有点烦》,其实我对这个书名不感冒,因为我不太喜欢神话类的故事,但是这本书中对《西游记》的解读以及对现代人职场的奔忙及对各种升职路上的无奈,耐人寻味。
假期一开始就去了图书馆,把看完的小说及没看完的教育类书籍一股脑儿带到图书馆还掉,借来了两本小说及两本教育类书籍,其中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上册)用了两三天就看完了,而《卡拉马佐夫兄弟》却没有耐心去翻阅,时隔多日,其余几本书都只是随便翻翻,直到上周六又去了图书馆重新换了四本书,昨天上午终于把《两京十五日》读完了。
在微信读书里,我看过几个读者的评论,对《两京十五日》一书的评价并不高——微信读书里有这本书,但是非会员只能免费阅读前面几章的内容——这些读者认为马伯庸在友情上面大做文章,意义不大,可是,我却觉得我读了马伯庸的三部书,这部小说是最耐看的。
马伯庸很会联系历史背景,这本书的历史背景作者自己也做了一些分析,在朱瞻基登基前确实遭遇过父王驾崩,而作为应该继位的太子他却远在南京,回北京城的这十五日必定会遭遇种种不测,史书上没有明确交代记载,但是途中凶险自不必言。“回京四人帮”中的于谦是历史人物,而吴定缘和苏荆溪则是虚构人物,整个故事细节基本原创。
护送太子回京的途中四人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生命常常悬于一线,但最终把太子护送回京,本来是大团圆结局。怎奈吴定缘却因为自己刚刚知晓的身世以及苏荆溪真正的目的导致两人都不能与当了皇上的朱瞻基继续共处,苏荆溪甚至为报仇雪恨还要不自量力准备与朱瞻基同归于尽。
苏荆溪的人设还是很丰富的,就是不喜欢她的报仇雪恨的理由,毕竟只是一个闺蜜,再好也只是闺蜜,历史上几乎没有为闺蜜赴汤蹈火报仇雪恨的故事,孟姜女把长城哭倒那是哭她的丈夫,为了给闺蜜报仇设这么一个局确实不大可信。
但是,当年皇上驾崩妃子殉葬这一做法真的特别残忍,这种陋习居然在明朝突然再度兴起,死灰复燃,马伯庸借此作把殉葬一事摆到了台面上来进行鞭挞,这是一种态度。
另外,关于白莲教的教义,教主老太太跟吴定缘之间的一段聊天以及之后昨叶何的一些不经意间所阐述的一些理论,我看得是一惊一乍的,因为我是一个无神论者,这样的一个教母能不信神不信邪,认为白莲教的宗旨就是让老百姓活着,好好活着,多么质朴的道理。
其实这个世界由谁执政,老百姓并不太关心,老百姓只要能好好活着,没有强权,没有贪污,有活干有饭吃,人人公平——但是这样的世界在21世纪的今天都不能完全实现。
总而言之,马伯庸的书还是极好看的,情节紧凑,一直发展一直有反转,而且每本书肯定都会出现几个你可能认识的历史人物。故事讲的虽是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然而却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历史,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在讲述故事。
马伯庸,鬼才,值得一读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