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644/a9da1a3683b2ee72.jpg)
不是给自己找理由,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找理由推辞,这两天的时间确实有点儿赶:赶着路,赶着吃,赶着看……
教育行走至少五百字打卡居然落下两次,剖析一下原因,主要还是不习惯那个打卡,每次写完之后找不到打卡的地方,先前总是去群里聊天记录里翻找管理老师留下的那个群公告,后来保存到收藏里,再后来收藏里面的资料多了又覆盖了。
其实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太复杂的关系理不顺,也理不清楚,太繁琐的程序也会让我没有兴趣。早上废了好长时间找到了打卡页面,才发现前天和昨天都忘记了打卡,考虑要不要放弃了,一直在简书持续日更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喜欢《断舍离》里面的一句话:“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郁执念,当离。”
断舍离,并不是简单地做个清理,做个大扫除就可以了,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想改变生活的追求,是成年人最聪明的活法,真正的断舍离,断的是无效社交,舍的是无用杂物,离的是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可以说是涵盖了人生的相处之道。
此次来回旅途中陪伴我的是汪曾祺的《人间小暖》,平静的言语带给我的无尽的温暖和爱,文字如玉,每个都晶莹剔透。那浅浅的叙述,那灵动有趣地描绘,仿佛走入人间妙境,刹那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四个多小时的车程,读的速度比较慢,去的时候读完了前两辑《岁月如诗》和《此间生灵》,但文字部分没有整理出来,回来的时候读的后两辑。
岁月如诗,感恩生命
岁月如诗,温润你我。汪老用简单的几个词语、几句话、几个故事,就把轰轰烈烈、波澜起伏的人生说的通透,澄澈而又明净。人生本是大事,汪曾祺却很淡然。他对待生活,平静如斯,像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看似无意,实则有迹可循的串联起了他人生不同阶段对生命的态度。从开始的《生机》,到中间的《学话常谈》,再到最后的《晚年》。写完了他的一生,文字很朴实,感情却极其丰富,生命的厚重在字里行间沉潜积淀。
文章第一篇便以《生机》开启了生命的序曲,唱响了人生最美好的未来。《芋头》一文中,作者从“煤堆里被丢弃的芋头”身上,感悟到生活的勇气。
人生是唯美的,一派生机,只有充满乐观与自信的人才可以快乐而幸福地生活。
少年活泼,中年爱静,老年豁达。一个“静”是汪曾祺一生的写照。他曾说到:“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在《无事此静坐》一文中,他提到了:“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即使到了《晚年》,汪曾祺也没有表现出悲伤和失落,他依然平静对待这段时光,并积极地寻找变回年轻的法门,“要使自己老的慢一些,首先要保持思想的年轻化,不要僵化,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办法,是和年轻人多接触。”汪老说“笔耕不辍,乃长寿之道”,何其豁达乐观。
此间生灵,文字清新,自然风趣
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越是动人的感情,越是蕴藏在平淡的文字之中;越是玄妙的哲理,越是表现在寻常的故事之中。
汪曾祺先生观察细致入微,对自然非常热爱。他在《刀螂》一文中提到“刀螂的翅膀嫩绿,颜色和脉纹都很美。”他说:“我写昆虫,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是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这是对孩子们以及家长们的告诫,这是大爱。
在汪曾祺眼中,万物平等,人如何看待外物,外物也如何看待人类。他把世间万物看作自己的朋友,花鸟虫鱼各有性格,他叫这些为生灵。他写生灵,活泼有趣。《夏天的昆虫》和《昆虫备忘录》描写了众多昆虫,奇特的独角牛,最令人讨厌的狗蝇,具有神秘色彩的蜻蜓,以及最精致的“花大姐”,等等。
还有《磕头虫》一篇,描写到“它运一会气,脖子一挺,就反弹的老高,空中转体,正面落地”,形象生动,活脱脱一场体操表演。作者熟悉它们的样貌,甚至对它们的脾气秉性都十分了解,例如在《蝇虎》一篇中,作者提到蝇虎与人的和谐关系,“苍蝇虎子不怕人”。
文字清浅,诉说世间百态;语言宁静,道尽万物生灵。纸短情长,妙笔写意,汪曾祺用最真挚的爱给这个短暂的旅途带来了一份温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