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崔夫人在酒宴上悔婚,情绪低落的崔莺莺也待不下去了,红娘陪崔莺莺走后,崔莺莺在路上很是伤心,先是埋怨母亲失信,还顺带埋怨张生懦弱,不敢向她母亲据理力争。
张生其实,崔莺莺还真是误解或冤枉了张生,张生从来也不是崔莺莺所想的那般胆小、拘谨或懦弱的人,对于这点,我们不仅在《西厢记》前文中可以看出,这里崔莺莺走后,张生单独面对失信的崔夫人时的言语中也能看出。
或许,张生之所以在崔莺莺还没离去前,一直保持沉默,只是不愿意当着崔莺莺的面,质问或责怪她的母亲吧?
我们看崔莺莺走后,张生是如何责问崔夫人的。
张生直接就询问崔夫人说,他已喝醉,要回去休息了。不过在他走之前,他想在崔夫人面前,把他的想法都表达出来,他还问崔夫人是否同意?
崔夫人当然是同意了。
张生就说,在前几天,当孙飞虎的叛军逼迫她崔夫人时,崔夫人曾许诺说,谁能把叛军清退,就送女儿崔莺莺于他为妻。
于是,张生才挺身而出给白马将军杜确写信,孙飞虎的叛军才得以被消灭,最终才使得崔夫人一家老小免于灾难。
崔夫人今晚请张生过去赴宴吃酒,张生就理所当然地以为会有喜庆的好事
现在崔夫人竟然变卦悔婚,张生他不知道夫人是怎么想的,竟让他和崔莺莺小姐以兄妹的身份相认、相处?
最后,张生表示他并非为了吃喝才过去赴宴,如果他和崔莺莺的婚事当真不成的话,他立即就要告退了。
张生这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也可谓是字正辞严。这哪里会是一个懦弱的读书人会说的话呢?
听罢张生的话,崔夫人争辩解释说,张生确实有解救她们崔家的恩情,只无奈的是崔莺莺在她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许婚了她的娘家侄儿郑恒。
前几天,崔夫人也往京城写过书信了,让郑恒过来,只是现在他还没到。若有一天郑恒到了这里,他跟莺莺的婚事又该怎么办呢?
现在,崔夫人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她多给张生一些钱财,好好表示感谢。
崔夫人最后还向张生建议说,张生以后可以好好挑选权势的达官贵人之家的女儿为妻。而张生与崔莺莺的婚事就算了。
听崔夫人问张生以为她最后的说法怎样,张生能接受不?张生直接就没有作出任何答复,他只是对崔夫人提议的多给钱财作出答复说,既然崔夫人不同意他和崔莺莺的婚事,他又怎么会羡慕崔夫人家的钱财呢!俗话说“书中有女颜如玉”!
说罢,张生就要起身告辞了。
崔夫人看张生执意要走,张生又不同意答应她单方面的悔婚说辞,她也知道她是没什么好办法能打动或说服张生的了。
其实,崔夫人这里的借口是很没有说服力的,她之所以不愿兑现承诺,说是因为许婚郑恒在前,等郑恒来了后,她无法处理郑恒与崔莺莺的婚事。
可知道,要是没有张生写信求杜确消灭叛军,崔莺莺也好,她们崔家其他人也好,是不是还能保住性命,早就不可知了!如若那样的祸事发生,即便郑恒果真来了以后,又能如何呢?
再者,既然崔夫人早已把女儿崔莺莺许婚给郑恒了,那么在面临叛军强抢崔莺莺时,她又为何自作主张把崔莺莺又一次许婚给他人呢?当时又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供参考和选择。
要么崔夫人选用其他的办法解决当时的问题,要么就依照崔夫人二次许婚的说法,一个母亲把女儿二次许婚给他人,就说明潜在里已经不承认第一次许婚了,不然不管是第几次许婚不是都不可信,太把婚姻大事当成儿戏了吗?
其实,崔夫人这里把郑恒提出来只是当说辞罢了,崔夫人真正看重的也不是郑恒那个人,前面一直写信给郑恒都不来,崔莺莺又烧香许愿觅寻夫郎等等,都说明郑恒这个人也不靠谱。
崔夫人真正在意,或者说,她真正看重的是郑恒背后的,也是崔夫人的娘家———郑氏家族,她们崔家与郑家的二度联姻才是崔夫人的心思所在,尤其是现在她夫家崔相国已然故去,她们孤儿寡母,就更期翼能与郑家联姻,更好托臂郑家了。
只是,崔夫人的想法没有与女儿崔莺莺沟通,在酒宴上,她直接当着崔莺莺和张生的面提出认哥哥的说法,崔张二人当然听闻如晴天霹雳,无法接受了。
当然了,即便崔夫人和女儿崔莺莺提前沟通,也不济事,处于浪漫爱情中的小女儿,哪里会念及什么联姻不联姻的,只是那样的话,至少崔夫人的悔婚不会显得那么猝然罢了。
不过不管怎样,张生肯定是不会接受崔夫人的说辞的,他怎么会舍得让自己差一点到手的梦中情人,从自己身边莫名溜走呢?
最后,看张生从酒席上起身欲离去,崔夫人便又吩咐刚把小姐崔莺莺送回卧房的丫鬟红娘,崔夫人说张生喝多了酒,让红娘搀扶着“哥哥”张生去书房里休息,明天她们再说话。
于是,红娘赶紧上前搀扶着张生离去。
张生就这样走了,他虽然心有不甘,也据理力争过了,可面对当前困局,张生有办法扭转吗?
红娘和张生一道离去,聪明伶俐的红娘又在当前的困局中,站在谁的立场?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我们还是接着看下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