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星期,很多成绩都公布了,2024届考研初试成绩,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成绩等等,都关乎很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成绩固然都是喜忧参半,在正常考试发挥的情况下到也说明了平时学习积累的效能。
成绩面前会有很多的学习复盘,尤其想起寒假中一位朋友和我聊天时的一个问题:
在学习上,到底是天赋重要,还是持续学习重要?
他和我讲了几个例子。
由他自己而言,当初的大学同学,高考还是增招进来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当初的四、六级都是考了两三次才勉勉强强通过,但是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每天都在勤勤恳恳的和图书馆交朋友。
大学毕业后,考硕士,读博士,一直不间断地在某领域深根细作,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
现在已经是西南一所高校的博导、教授,也是某领域的专家。
同学聚会的时候,细想她当初读大学的勤奋,她直言是坚持学习让自己有可能变得更好。
他说和她比较,可能就缺乏了一点坚持学习的劲头,虽然也是按部就班地学习、深造、评职称,但是没有精益求精地坚持,还是习惯了安逸状态。
同样,还有一个他的妻子,同样的本科,但是硕士毕业后,依旧能够坐下来静心学习去坚持,博士顺利毕业,在专业领域越学越深,热爱生活,各方面都发展得不错。
而他也是由衷的佩服,想来也是持续学习的益处,可是自己却中途放弃了。
所以,在成绩面前,只能说明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效能,对一个人来说,那是要看一条线,一条持续学习的线,而不是一个学习的点。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坚持学习成长成才的例子。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不会落后于时代,重要的不是我们一天能够收获多少知识,而是我们是否能每天坚持学习。
诚然,大专甚至中专出身的同学,没有放弃在学习路上的钻研,在很多领域都成就了一番事业,有的成为首席教授,有的成为省厅领导,有的成为高校校长等等。
当然,在上个世纪,能读书的本身就是一件幸事,那些50+、60+的前辈们都有持续学习的行动,他们用自己的奋斗之路也揭示了一个真理,认真是基础,坚持是养分。
或许,在通向胜利实现目标的路上,并不是只有几次短暂的拼搏和冲锋,而是需要我们历经痛苦和漫长的黑夜,然后才能再度看见黎明的曙光。
他和我说,其实天赋真的算不上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固然有用,但不是必须的,因而有些人固然聪明,但是仅仅是一时的,缺乏了持之以恒的学习,谈不上有出色的表现。
而坚持,就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因为它是通过时间和行动来赋予的,是需要沉淀的。
考研成绩也好,英语四六级也罢,仅仅是学习路上的一次检验。
要勇敢面对成绩,用坚韧不拔的脚步迈出永不停歇的步伐,去挑战最险峻的山峰,去抵达梦想的终点。
持之以恒,就是涓涓细流,虽然微小,但是流淌不息,总有一天可以汇入汪洋。
记住钱学森的话: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