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维超感悟
写下这篇感悟主要是为了来提醒纠正自己的,它比较符合我的一些现状,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
先来定义一下我这里的词语. “身边人”指的是经常和自己联系,黏度很高的人。中学时老妈一直在身边,算我身边人,现在一般跟她一周联系一两次,不算我身边人。按照这个道理现在的身边人主要就是室友以及一些几乎天天深度联系的朋友。:“求助”指的是麻烦别人做事,借东西、问问题、求帮忙等都算求助。
“求助”除了是自己实在需要帮助以外,有的时候是为了通过这样一个载体给两人一个沟通的话题拉近彼此的关系。一个高中关系不错但现在不太联系的朋友突然发信息给我让我帮她拉票我会非常乐意高兴;大一时一个高四的同学突然发信息问我一个生物的知识,我也非常乐意高兴;平时跟老妈打电话都是聊我的衣食住行、她的生意状况与减肥等聊烂的话题,突然我让老妈托关系给我寒假找一个地方去实习,尽管很难办,她应该也会乐意高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渐渐淡忘的彼此之间又有了交集,他解了惑少了麻烦,我对他的印象也变好了。不过显然这一点在身边人身上是起不了作用的,身边人交集太多,无需这些给彼此一个拉近沟通的载体。
习惯于求助身边人会让自己失去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昨天的感悟里讲到了杰哥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室友们包括我经常有什么问题就习惯性找他,科技、政治、历史啥知识一有疑惑马上就喊杰哥求科普;电脑手机等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软件使用有一些疑惑与问题也都习惯性喊杰哥。 咋一看我们似乎运气好分到了一个好室友,可实际上如果自己不够认清自己很容易就因此而妨碍了自己的成长。我们都感叹大学里面成长非常快,跟中学时期的成长速度比起来真是不在一个档次上,这里面的原因我认为除了大学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自身成长外还包括上大学后自己更独立了,除了经济,什么问题都得要自己去面对了,而以前习惯了有问题找妈妈,这样虽然更好的解决了问题但更少的获得了成长。那么寝室里的杰哥似乎就在给我们一个“妈妈”的身份。如果我们有知识困惑,想不明白就会去百度、知乎或是读书,这个过程虽然时间漫长但自己得到的知识会更多而且除了知识的获取,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在提升,我现在在互联网上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比以前快并精准很多了,甚至总结出什么时候该用百度什么时候该用知乎、、、、、 。如果我们硬件、软件等出现问题了,不知道怎样解决,的确很烦,但也只有自己慢慢去探索了,虽然时间漫长但总会自己探索出来的,这样自己的知识面与探索能力就又强了。所以说要少求助别人来给自己更好的成长。
经常求助于身边人会让自己的“价值”变少。这里的价值是符合我昨天晚上说的价值的定义的(虽然昨天晚上的观点不是太被认同)。以前读过一句话,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就是说有时候就算你懂但也要装作不懂的样子问别人问题,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们两个人的关系就近了。我赞同这句话,但我认为这句话一般适用于价值大的人对价值小的人,即强者对弱者。这样的做法如同美国总统坐火车、蒋经国经常拜访农民、朴槿惠买鞋还价一样,拉近距离。 但如果你的价值比别人少,或是与对方价值差不多,这样拉近距离只会让对方把你的价值放低直到自认为他比你很弱,他比你牛很多,这样你就失去了对方的尊重了。可以想象一下,在你心中一个跟你价值差不多或是比你低的朋友老是问你一些在你看来很容易甚至弱智的问题或是老是向你求助帮忙,长此以往你会不会把他的在自己心中的定位放低? 这一点是我非常要注意的,警惕一下自己。求人不如求己,哪怕是问考试时间、问作业都尽量自己去搜索信息,否则你的姿态会潜意识的被人放低。
以上我说的这些只适用于身边人,现在我来偶尔麻烦老妈会滋润母子关系,寒假回家呆个一阵子,我再给她添麻烦或是烦她,老妈肯定不会给我好脸色看。
谢谢阅读
分享生活,留住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