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大约
日期:2020年10月9日
【学-知识】
学《语言的魔力》线上共读P21-23
一、你的老公好吗?
如果我们觉得老公不好,脑海中搜索到的都是关于老公不好的例子,比如说早上没给你买早餐,
比如说不给你拿快递,比如说忘记结婚纪念日。
反之,如果我们觉得老公好,脑海中搜索到的都是关于老公好的例子,
比如说提醒你晚上早点睡觉,比如说陪伴孩子一起看绘本,
比如说给你写情书。
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搜索指令,在大脑信息库搜索关于注意力的关键词。
我们经常说的焦点,关注力的焦点类似于摄像师手里的镜头,给一对新人拍结婚照。
要拍新郎,那么新郎的脸部肢体语言或者和新郎一起的背景,都是摄像机聚焦的的内容。
如果摄像师想要的结果是新郎,那么聚焦于新郎全身心,产生高效能。
用目标指引行动,根据自己预设结果,设置框架,来决定什么是相关的,成功的,框架内的。
比如说漫无目的的瞎逛,我们是买不到想要的东西的。
根据结果来设置自己的内容, 奥巴马是随机应变者:或称为:变色龙,尝试做一些不同的事,调整自己,更新自己。
他能在不同的场景面向不同的人群,可以切换不同的语音和不同的表述(当然,核心观点是一致性的)。他被人称之为变色龙。
在游离身份中的他,围绕着想要的不同结果,去做出不同的反应,而且会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焦点就在哪里 。
你想要的结果就像靶心,注意力集中,在结果框架里,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身边有怎么样资源,
把失败框架变成反馈框架,做到真正的“心无旁骛”,那么你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二、你的孩子的画好吗?
在创意美术课堂上,围绕着一个主题,孩子们进行创作,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想法,画出不一样的画。
如果老师的想要的“结果”是和他画的特别像,看来是不能拿到他想要的结果,
如果老师通过回应术模式的另一结果,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不同的目标:孩子们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创意,展现独一无二的创造力,
那么,老师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包括家长也是。
我们经常会觉得孩子的涂鸦是天马行空,殊不知这样的创造和想象力是我们成人所缺失的。
把“画得像”转移到“鼓励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应用转移至另外结果的模式,学习不是为了和老师一模一样,画的滴水不漏,
而是愉快的画画体验。
孩子们的压力会不会小很多?
类似的原理可以运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三、如何没有中标怎么办?
书中第23页,有个练习,关于如何转移结果。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无法入手。读书会上,有几位优秀的小姐姐们,通过填练习的内容,让我们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例子特别好,所以我写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感谢案例分享的他们。
1:回想一个你觉得困难、受挫折或者失败的情景。
妇联家风宣讲招标项目没有中标。
2:关于这个情境,负面总结或者判断是什么?
判断:认为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资质不够 时间太短 标书繁琐
3:探索下,换用别的结果,对你理解的情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可以获得更多的能力,扩大人脉,了解标书的书写过程,获得经验
4:增加或者替换结果,能让你的负面总结或者判断看来无关,是你更容易把这一情境看作反馈而非失败
预期结果是中标,替换的结果是自身成长和团队锻炼
后来流标了,却获得和中标团队的合作,一起完成项目。
刚开始的感受是迷茫不知所措,后来的感受是平和。
如果把结果设置为一定要中标,那么举步维艰,觉得自己完成不了。
如果把结果转移为让我们成长的强大,那么,我们会非常成功。
也就是说你怎么看?
改变结果转换了决定什么是相关的 什么是成功的 。
有时候孩子这次成绩没考好?
我们想要的结果是成绩好,转向为孩子知识的掌握,成长更好的话,
去总结这次的不足点,去改进,那么我们心里的焦虑会不会更舒缓一点?
趁着昨天读书会后,记忆新鲜,今早起趁着孩子熟睡,把昨天的感想写下来。
早起生吞了一只大青蛙,心里是舒畅的。
我想要的结果达到了,我想要的不是我自己的文字掷地有声,
而是想把我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记录成长,
围绕这个舒适和安全的结果,有一种安全感,一种准备就绪的感觉,是一种平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