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大约
日期:2020年10月17日
【学-知识】
来自罗伯特迪尔茨老师的《语言的魔力》学《语言的魔力》线上共读P24-26
一个人做事情都带有目的,所有的行为后面都有动机。
换框目的是改变框架,去重新定义问题,解释问题而找到解决方法。所以都是奔着去解决问题去的。
的确,一览众山小,在一个山的顶峰或者在直升飞机上,可以看到更多平时没有看到的风景。
可是,如果今天的目的是观察某只松鼠。那么登上高峰又是为了什么呢?
从结果框架出发,是为的是解决某件事情,你想要得到什么,如何去得到它,有什么可用的资源。
也就是说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展开,框架会框住体验,改变事情的意义,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框架会限制住我们自己,那么我们是有选择的,而且不是只有一个选择。
大鱼吃小鱼的图,让我们看到危机感,使得我们是迎难而上还是待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我想说的是,你都可以选择。
你可以看到大局也可以着眼于自己,我们一直说的向内求,不向外,是因为,
我们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成长。
内因决定根本。我们即使是向外求最终目的还是向内,为了提升自己。
孩子在面对强大的竞争,感觉到压力的时候。
去肯定他的感受,面对压力哪有不焦虑。
可是面对感受后,需要采取措施。比如说自己想要在一方面突出,那么必须要付出努力,行动起来。
换框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画面,得到更多的选择,
一种格局的改变,价值序列。
重点是你想要得到怎么样的结果,变失败框架为反馈框架。
我们会受固有的思维限制,认为自己做不到,
其实如果放大框架,变大格局,也许问题就解决了。
今天刚接触一个新的词汇“心像”。
(赶着送孩子去学琴,又怕自己的拖延症,就赶紧把想要写的写下来,先完成,再完美。
二胎妈妈伤不起,想要自己成长的二胎妈妈更是
需要去统筹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