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想的交流
课程与教学论之详谈

课程与教学论之详谈

作者: 石头泽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7:08 被阅读48次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定位,是任何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点。为理清基本内涵与范围,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谈。

    一、概念

        课程英文单词为curriculum,意指跑道,后引申为学习的进程。关于跑道之说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解释。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认为,课程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将其视为静态的跑道。而另一些学者认为课程是动态的经验和体验,是跑的过程和经历。总的来说,将课程视为跑道,重在强调学生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活生生经验和体验。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将课程视为教学科目、学习经验、文化的再生产或者社会改造,在此不一一详述。

    1.课程与教学侧重点

        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学校指导下的所有活动,其功能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即社会改造,它以课程科目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形式存在,需要借助学习计划等进行实施与管理。

        与课程联系最紧密莫过于是教学,由于课程与教学都是教育领域的核心概念,其指向性具有很大的相似程度,许多学者纷纷致力于研究其关联与区别。介绍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教学,教学普遍被认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联,现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两者相对独立,互不交叉;二是教学包含课程;三是课程包括教学,即大课程论。从辩证唯物角度来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存在有一定的交叉。两者的差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教学重在解决HOW问题,聚焦于怎么教或怎么学,课程重在解决WHY和WHAT问题,聚焦于为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

    2.课程与教学范围

        从内容范围来看,课程可分为国际、国家、学校和个人是个层次,它就可以是致力于世界范围能力的国际课程,也可以是服务于社会的国家层面课程,也可以是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服务于个人的个性化课程。课程强调在几个层次上规划、开发、实施新的学习,并试图将这些层次连接起来。而教学则强调微观层次的教与学过程。

    二、课程呈现方式

        课程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由三个关键词“预期”“实施”“实现”来表征。首先,“预期”是指通过课程设计者或者政策制定者来呈现的课程表达形式,包括课程预期、规划等文档材料;其次,“实施”是指通过教师来呈现的课程实施方案等;再者,“实现”是指通过学生学习所生成的经验或者学习成果。

        为充分了解课程的内部结构及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课程蜘蛛网”来学习。

        主要包括以理念为中心位置连接课程的10个要素,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课程蜘蛛网也隐喻了课程的脆弱性。十个要素分别是:理论基础、目的和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教师角色、材料和资源、分组、场所、时间、评价。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向

      要想了解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向,必须理清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学科发展和当代社会需求是目标的主要参照物。学科知识成为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现实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突出体现“教材”的规定内容。当代社会生活需求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另一基本来源,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当然,面临21世纪的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挑战,课程的目标和定义也许还会有新的内涵,需要我们以一种发展的眼光认识课程与教学。接下来,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要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要明白教育是全球的共同利益;要践行和传播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与教学论之详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dz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