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从业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来应聘,轮到试讲环节的时候,这位老师卯足了劲,讲起修辞方面的知识来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好像整个教室都是他尽情展现自己的舞台。
这位老师讲的课我们仔细听下来,觉得他每块内容都讲的很详细,内容很多,从专业知识上无可挑剔。
从学生角度看,我会觉得这老师很厉害,但是让我讲出这节课的要点我却说不出来。隔了一两天,我已经基本想不起来这位老师讲的大概内容了……
这种情况问到很多培训老师,大家都有同感,觉得一股脑儿掏心掏肺地把知识给学生讲了半天,学生下课回到家后,父母要问孩子具体学到什么了,孩子却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让孩子去看一场两小时电影,哪怕隔一年,他反而很多时候还能给你讲出个具体剧情概况来……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从这些老师的课堂表现中就可以端倪出来。他们讲课手段单一,基本凭一张嘴巴拉巴拉讲半天。
他们碰到实在讲不清楚的点了,就把白板或者黑板当作放大版草稿纸,随手写一点演示一下,一堂课下来讲的内容很多,但是没有聚焦主题和重难点,信息量太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记不住索性就不记住。
而一场电影下来,你回到家脑海中却还能清晰浮现很多导演重点要刻画凸显的人物和画面,即使隔很久,都不会忘。因为导演用各种长镜头和场面刻意让大家记住。
所以老师一方面除了需要聚焦课堂主题和重难点之外,还要借助一些手段像电影导演那样刻意聚焦和凸显他们,让学生容易理解/记住和表达出来,学生能够理解/记住并且能够表达出来,这才是培训老师以及家长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老师一方面要针对讲课内容要持续梳理提炼主题和重难点之外,还能做什么能够更好地达成这样的教学效果呢?
很简单,板书就是被很多人忽略冷落掉却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达30%以上的教学工具。
板书的作用其实很多,体现教学意图/揭示教材思路自然不必说,这里我想重点阐述板书的如下四个重要作用:
1. 突出教学重难点:
板书可以称为讲义的讲义,是迷你浓缩精华版,既然如此,就要在板书设计时候精心思考提炼每节课的教学思路/逻辑脉络/重难点,这不仅可以帮助老师自己梳理讲课思路,深化知识结构搭建,还能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要点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讲的出来。
这样培训老师对家长也是更为负责的有个很好的交代,因为浓缩提炼要点后,孩子回到家可以很容易跟父母讲出老师这堂课设计的逻辑和要点。
2. 强化直观形象:
现代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学习可以按照感官分为不同侧重点类型的,有的孩子偏听觉型/有的偏触觉型,有的偏视觉类型。你让一个偏视觉类型的更容易接受视觉冲击的学习者一堂课下来都是以讲和听为主,这不是为难孩子了吗?
而且我们经常提倡学习要多感官调动,一个学生上课学习既调动了听觉/触觉,还调动了视觉,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要比单单的听觉刺激要强几倍啊。
3. 便于集中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
教育学上讲有意注意的学习有较高的效率。老师一边板书一边给学生按照步骤讲解,会充分调动有意注意,避免孩子上课开小差走神,引导思路跟着老师的节奏不断深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习效果
4. 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
如果你的板书功底不错,不仅能够图文并茂展现,还能有书法功底,字迹工整流畅,这样的课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对老师的专业发自肺腑地崇拜,并且还有美的享受。
老师就潜移默化中言传身教地感染到孩子改善学习的态度和树立做学问的认真精神。上课都已经有享受感了,孩子能不喜欢期待你的课吗?
那么具体如何写好板书呢?关于板书的呈现方式和注意点有很多,比如要侧身写/合理设计板位布局,这里限于篇幅原因就不详讲,就简单交代下要追求达成的板书四要素:
1.求精:
板书时候要注意主副板的安排,主板内容基本是固定展示重难点要点的,副班是演示可以擦写的。所以要课前设计好,做到有的放矢,有实有虚。
2. 求清:
三条主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概况一般,做到这样就需要精心设计,布局合理,做到言简意赅,详略得当;
3. 求变:
要不断设想板书设计,不断创新教学。
4. 求美:
图文并茂,生动醒目,符合美学原则。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刻意练习一些基础画画技巧和书法技巧,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和美学技能。
总之,板书是项重要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辅助技能,既然是项技能,就需要培训老师不仅重视,还得勤加练习和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教好每一位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