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长都在用这3个面试技巧
每次一个真实案例,帮你解决办学难题。
河南安阳的孙校长为招老师已经忙了大半个月了,但却只招来了2个老师。我问为什么招的这么慢,他也很纳闷,说:“来面试的人倒是不少,但就是愿意留下的不多,你说这是咋回事儿?”
细聊发现,是面试环节出了错。
那怎样面试才是正确的呢?
总的来说,有3步:
1.确定岗位考察维度
也就是说,面试前你需要确定空缺岗位需要什么素质和技能的人才,然后根据要求制定相应的考察维度。
比如,你想招一名老师,你希望这个老师不仅课讲的好,而且价值观要正,还得受学生欢迎,那么在这一预期之下,就可以拆分出5个考察维度:
首先,性格方面,老师要乐观、积极、耐挫等;
其次,价值观方面,老师要对岗位感兴趣,并认同机构价值观;
再次,职业技能方面,老师的表达能力、控场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也不能差;
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情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学生、家长沟通,获取信任;
最后也是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功底必须扎实。
确定了岗位考察维度之后,就要对应聘者进行考察了,怎么考察呢?
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因此,面试的问题设计就变得很重要。
2.设计面试问题
一般来说,面试问题的设计需要遵循3个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
顾名思义,使用该项原则意味着需要设计开放性问题,让被试者在不受限的情况下,表达真实想法,以便考察自身素质,比如,是否乐观、积极、耐挫等。
以耐挫为例,你可以这样问:“请描述工作中最让你忍受不了的一次体验,以及你是如何处理的。”
这个问题意在了解其对不喜欢事情的最大承受度,以及处理方式是否理性,从而判断其耐挫底线是否满足岗位期望。
②鉴别性原则
与开放性原则不同,鉴别性原则对问题的难度要求更高,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有一定的鉴别度,可以用于鉴别应聘者的表达能力、控场能力和沟通能力。
也就是说,询问之前,给到应聘者一个清晰的场景,通过他的答案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应的能力要求。
比如:
“如果家长群里有家长传播负能量、诋毁机构,你会怎么应对?”
“如果你监督学生考试时,有学生交头接耳或调皮捣蛋,你怎么控场?”
很显然,前两种原则下的问题,应试者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要想真正了解其到底如何,倒可以试试第3个原则。
③展示性原则
如何判定应聘者的工作履历以及过程描述是否真实呢?可以通过展示性原则设计问题,可用来判断老师知识功底是否过硬。
比如,可以让其展示教案等作品,必要时候还可以当场试讲。
确定了岗位考察维度,并设计好问题之后,就要进入真正面试环节了。
3.面试实施环节
一场真正的面试进行下来很烧脑,共有四个环节:
①暖场
暖场是通过寒暄和问候,缓解应聘者的紧张情绪,此时要以笑脸相迎的状态交谈;
②浅切
暖场之后,就到浅切阶段。所谓浅切,就是以应聘者较为熟悉的话题切入,达到循序渐进引导其进入主题的目的。
此时你的态度要由笑脸相迎转到温和、自然。比如,你老家是哪里的呀?哪个学校毕业的呀?
浅切与应聘者拉近关系之后,就需要迅速进入面试主题,与其深聊了。
③深聊
之所以深聊,是出于快速、深入了解应聘者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不同于浅切阶段的温和语气,此阶段的你需要加快语速,严肃应对,短兵相接地与应聘者深聊。
何为短兵相接?
这是一种问题跳转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应聘者说谎,即先问问题A:“你最喜欢什么书?”当对方回答说“《三国演义》时,再去问问题B:“平时除了看书还喜欢做哪些事情?”,没等答完问题B,再跳回到问题A:“《三国演义》里,你最喜欢哪个人?”
深聊过之后,就是答问环节了。
④答问阶段
在答问环节,要给到应聘者提问的机会,一方面是出于礼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问辨别他是否抓住重点,最后还要告知录用结果。
【校长一课】优秀校长都在用这3个面试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