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抱着一颗做学术的心来读研的。
高考失利,进了全国排名100的大学。误打误撞进了地理系,学校虽然不好,但是学科排名也有全国top10。加上专业老师不断吹嘘我们的科研有多厉害,我对学术充满希望。专业课的课程论文都受到了专业老师的好评。大二、大三时一手包办的项目获得了校立项,结题答辩打败了省立项,被评为优秀论文。写毕业论文时,风风火火地跟着导师远赴甘肃采样,回学校也是做了将近一个月的实验,如期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毕业论文。最后顺利保送985研究生,立志要在读研期间大展拳脚。
本科和硕士的学校都是师范院校,虽然自己不是师范专业的,但是同个专业的同学、学长毕业以后几乎都成了中学老师。一向心高气傲的我,始终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没有挑战性,终日面对一班自以为是的学生、反反复复念叨着同一本教材、削尖脑袋编出一些毫无意义的创新题,会让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终于,我入学了。
第一次组会,听师兄师姐们汇报工作的时候,就略有些失望。无非是采采样,做做实验,分析数据,就可以出一篇文章,几乎是在重复前人的工作,与我的毕业论文水平无异。如果是这样度过硕士研究生三年,我应该可以考虑读博了。
导师以为我对GIS十分熟悉,给我指的方向是气候模式。excuse me?什么是气候模式?我完全没有概念!而且由于是新模式,没有师兄师姐用过,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Linux下运行,全英文说明书,国内没有相关教程,过程简直太痛苦。
师兄师姐都告诫我,做模式太辛苦,以前做模式的师兄师姐最后都转做实验才能毕业。还说老板的模式一般不轻易给人做,都是给鬼做的。但是我偏不信邪,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不能然老板失望。如果成功了,我就是能人所不能,对将来读博、工作都有好处。
因为有了读博的想法,也开始考虑相关的事。研一要发一篇中文核心,研二上学期要考托福,下学期出国交流,研三考GRE,然后出国读博。设想好了以后,就要跟家人商量,好在父母、Tim男朋友以及Tim的父母都没什么意见,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
理想总是很美好,现实总是很骨感。我忽略了我其实并不喜欢读书,我忍受不了做学术的寂寞,我浮躁、静不下心、没有耐心、不能坚持,而且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天赋或者特异功能,这些都是做学术之大忌。我来读研可能就只是因为不想当中学老师,只是因为高考失利,想挽回一点罢了。
回顾本科期间写的论文,文笔不通,论点幼稚。当年竟然只采了三个样品就写了一篇毕业论文,不忍直视。以为自己科研做的好,也是因为当时的自己见识浅薄,不能正确定位。学习成绩也很一般,能保研大概只是因为运气好,有些比我成绩好的同学被六级卡了,不然也轮不到我吧。研一一年过去了,我一点成果都没有,倒是每周都出去逛街,吃了很多美食,买了很多衣服。
其间也在高中实习了一段时间,还去辅导班带了一个多月的高中地理,也颠覆了我对教师的认知。教书也许很容易,但是要当一个好老师并不容易。同样一节课,有些老师就有办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些老师就能提高全体成绩,帮学生夯实基础。但是我上课,就只是完成了一节课的任务而已。
暑假带了做模式的电脑回家,也带了很多学习材料。先前给自己灌了很多迷魂汤,告诉自己研一之所以没能好好学习是因为平时要上课,住在学校又十分不方便,对北方的气候不适应之类之类的,回家一定能好好学习。而且男朋友要复习考证,我们一起学习一定能提高效率。结果可想而知,我每天总共只读一小时的书,还是一边读一边玩手机,喝个水,吃点东西,和小时候一模一样。再看Tim,一整天专心致志十几个小时,叫他也不理我。我这时候才明白什么是学习,我才明白我根本不适合做学术。
大家总说,读大学是很轻松的,考前两天背一背就行了。回想本科的每个期末,在考前压力那么大的时候我都不愿意背书,我还能说自己会读书吗?
昨天给Tim打电话说了自己不读博的决定,他还是劝了劝我。我说,做得到的事,要努力争取,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勉强。我做不到到晚上做实验到十一点,我做不到暑假只回家十天半个月,我做不到天天在办公室看论文学软件。我对学术的热情都是基于我的无知,如果我去读博大概会延毕甚至不能毕业吧。
我真的是抱着一颗做学术的心来读研的。但是我今天之所以码出这篇文章完全是因为我一看书就犯困,无聊到要发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