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谈五四的国民性
许子东谈五四的国民性。——『从五四一直到1942年,几乎没有作家写官,除了张天翼的《华威先生》和茅盾早期若干中篇之外,所有有名的作品,没有人拿官员做文章。而作家也不仅仅写百姓,而是着力于官与民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国民性。
鲁迅这一代作家认为,只要国民性不改,今天被压迫的老百姓,明天摇身一变就会成为昔日作威作福的官员。所以抽象地讲,五四以来文学的特征,是普世价值与人道主义,我自己的概括就是五四文学是“人的文学”。』
什么是国民性?百度上的简介——国民性是national character的汉译,这个名词又译为民族性格,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术语,从欧洲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指一个民族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典型性格特征,即不同民族的全体样组在人格分数上的差别。
许子东所说的五四国民性文学,使我想起了100年前鲁迅的一篇写车夫的文章《一件小事》,下面是文章的简介:
——《一件小事》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民国六年冬天,“我”因生计关系出门,雇了一辆人力车。在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我”不以为意,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走,但他却完全不理会“我”,而是跑过去搀扶起老妇人,并问她伤势如何,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我”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我”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后来,巡警叫“我”自己再雇车,我托他将车费交给那名车夫。
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老人跌倒在地还需要考虑一下是否要上去扶他起来,是否会有诈?还有个专用名词叫“碰瓷”,有的人甚至熟视无睹绕道而走,更有甚者,撞了人逃跑的,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国民性是否岀了问题?但然这是少数,是个案,然我还是希望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人,我们的作者要能向鲁迅先生学习关心我们的国民性,发杨五四精神。
鲁迅先生所写的《一件小事》,今天在我看来并非小事,他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能容入世界,是否能被文明世界所接纳。这好像与我们的医院要治病先付钱是一样的,是与性命攸关的大事,我认为他们是一回事,应该也属于国民性的范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