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我的困惑
如果不能追求自我的那还有什么意义?
在追逐自己的路上,总会有迷失,当你看到别人的优秀,自己的差距啊,你是想保持自己的个性,还是想两者兼顾?
当你想拥有很多,但能力或时间不足以支撑,也无法使你快速到达,你该怎么办?
你希望做到更好,你希望把所有的时间投入,但总会有其他的事情穿插进来,你又该怎么办?
01 遇到的问题
最近我遇到同样的事情,在我持续画了一段时间同风格的视觉笔记之后,保持着自己个性的同时,也瞻仰着别人的作品。
内心希望能画出像他们一样的风格,甚至有点厌恶自己的,于是我不断去探索别人的视觉笔记,不断的参与线上线下学习和交流,从处处寻找差异化的蛛丝马迹,希望寻得本质区别。
安静之下拿出一张纸,想要画出甚至临摹他人风格时,使我感受痛苦不堪。
实话发自内心我喜欢颜色,喜欢把画面铺满,喜欢文字图形的融合,不增加文本框,所有文字随意的摆放,清透多彩的颜色,但理智告诉我应该掌握多种风格。
这种理智看似帮我学习更多知识,但却直接导致自己的崩溃。
甚至没心思去上班,请假三天在家自我调节疏导。恰巧的第二天让我看到了《精要主义》这本书。让看完后自己小小的大哭一场,因为想要太多,强迫自己去做很多事情,但实际还是忍不住重要事情前选择去看电影,去放松,把所有事情堆积,紧闭自己一次性完成。
02 再次重读《精要主义》
此时的《精要主义》就像一盏灯,轻轻的告诉我,我们要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把精要主义作为内核去探索,甄别,取舍每一样,在战略布局上应保持自己的本质,不能总想着学习他人,不要两者兼顾。
书中告诉我们需要定期每天每周留出深度思考独处的空间,去分析当下的情况,有哪些偏离轨道。需要培养一些本能的操作反应,去常规的执行某些复杂的事情。
比如我坚持数10年的早起,早上5点起床后就下床,坐桌前开始写文章,此时的灵感最鲜活踊跃,一直到7点去洗漱上班。
心流状态,流程化模式化管理日常形成,学会发掘自己的关键节点。比如我回家第一件事以前是躺在沙发玩手机30分钟自我休息,但往往一玩就是2个小时,导致一晚上的时间都被浪费。后面我发觉如果回家第一件事用洗澡放松,洗完澡清爽舒服的坐在书桌前学习,晚上效益最大程度被利用。
例如在上班期间的吃完饭,午休前一段时间,习惯性漫无目的刷手机,后面放了纸和笔在公司,习惯性拿起笔练字,不去碰手机,坚持一段时间发掘的字练的越来越棒,而且不玩手机也自己更轻松自在。
03讲述画图过程
这本书的视觉笔记我画了两张,一种是自己期望临摹的风格,详细的记录每块内容。一种按照自己的所喜爱的绘制。
才发觉自己为何每次画视觉笔记会开心,它不仅是简单的执行学习阅读的步骤,也是因为用喜爱的方式和自己内心对话。
仿佛视觉笔记是一个链接“真我”与外界知识的桥梁,里面的每幅画和文字都是小小的通道串通着,感受着知识“内化”。但身体容量有限,所以要学会筛选。
一幅图怎么真的能把一本书的内容全记住呢?但是一本书的所有知识,我们又怎么会真的全部都需要呢?
除了大脑中强硬记忆之外,还有一个全身心的主观感受。精要主义的主图是简单的五彩斑斓的色环包围着一个人本质核心所在。
表达我期望自己有筛选,甄别,取舍的专一,同时同样拥有五彩斑斓的精彩。周边的文字是大概的行动指南,然后贴在墙上实时提醒自己,铭记精要主义精髓和自我的期望。
如果判断一幅笔记是否画的直击内心,就是每当你看到一幅图如果只是简单注意里面的内容知识,毫无情感。同样一幅图看到却发自内心的颤抖,疼,感受整个人都有种碎裂重组的过程,这就是写到你心坎里去了。
感谢《精要主义》,在独自苦闷书房三天之后,终于找到了瓶颈期的出口。
继续打怪升级,突破自我。
多做少数有意义的事情,做的少,但效果更好。
铭记:没有伟大的孤独,一切严肃的事情都无法做出。
嗨,我是糕小糕
5年资深设计师,拥有【把一本书变成一幅画】的能力。目前已成功帮助60+学员,2周锻炼出画完不忘的记忆力、零基础的视觉化表达力、4-5小时深度思考的专注力,以及每天吃透1本书的阅读理解能力。
坚持5点早起数10年,坚持成功日记3年的,坚持记账6年多,喜欢把高价值小事变成本能,提高人生基础配置
我是糕小糕,你可能还想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