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方力申会在本届奥运会上出圈?同一位运动员的两段采访,看完方力申的采访对比后,都更加理解他有采访粉的原因。采访中没有一个字是废话,并且能够准确抓住问题的中心点,针对中心点给出能够令人信服的回应,很明显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运动类型做过扎实功课有备而来的采访。真的很喜欢。
为什么这一届奥运会上会说被00后的松弛感所吸引?甚至于有一些自媒体用“不按常理出牌的00后”这样吸睛的题目来描述00后这一代?看过采访过后发现,这些孩子是真的洒脱啊,而且这些表现并非不按常理,只是当下的采访过于说教,而00后偏偏是专注于做自己的一代人。头脑清醒不内耗,精神强大不自卑,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也正渴望的价值体现吗?
没有人喜欢爹味十足的说教。难道人的一切都是为了朝着一个伟光正的目标而出发吗?就不可以为开心而努力一把吗?把责任看得过于高、重,实则就是无形的压力和道德捆绑。奥运会上记者问全红婵“你累吗?”,被小姑娘回怼了一句“谁不累呀”。真正的关心不是浮于表面的虚与委移,也不是为了引出更加伟光正的奉献思想而铺垫,运动员是人,从生命个体挑战极限创造生命价值角度来看,每一位运动员只要站在赛场上,便应致以崇高的敬意。
不止媒体的说教,生活中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者,我们大多人也几乎等同于说教者。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规划的理想目标成长,希望学生都成为班级中的学习好、品德好,乖乖的好学生,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说教的次数和方式也几尽相同。说教的背后其实是不信任。之所以爱说教,是因为不相信孩子靠自己也可以过得好。习惯于站在“过来人”的角色里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觉得too young too simple,觉得如果没有“过来人”的提醒,孩子早晚会走弯路、跌跟头。尤其是那些平庸了一辈子的父母更热衷于说教,自身就是反面教材,说白了其实父母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就是把自己当年的彷徨无助投射在孩子身上,单方面认为你不行、你做不到。在他们眼里,幸福的定义是单一的,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是匮乏的。于是你会发现,每个喜欢说教的人,看似特别执着,道理一套套特别强大,但其实内里无比脆弱,容易受伤。当下教育的焦虑,无不是这种内外矛盾共同刺激而产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