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
西周末年,周天子已经无力回天。周幽王天天观花赏月。褒家人给他送来了褒姒,他更是不理朝政,天天想着讨褒姒开心。可这个褒姒呀,就是不爱笑,周幽王急了,悬赏五千斤金子让人给他出办法讨褒姒笑。结果还真有人想出了办法,周幽王带着褒姒去到了烽火台,让人点上烽火。这烽火台可不是说着玩的地方,这是在有战争的时候让周王曾经分封的诸侯来帮助周王打仗,诸侯们看到烽火后都来了,可到了这里,个个都傻眼了,敌人在哪。周幽王说话了,他说这都是骗人的,辛苦各诸侯了。褒姒在台上看到这一幕,笑了。她也许是笑诸侯的愚蠢,也许是在笑周幽王的肤浅。反正周幽王看见的是褒姒笑了。他奖赏了那个出主意的人五千斤金子。过了几天敌人真的来了,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来的诸侯所剩无几。没有诸侯的支援,周幽王也没有军事实力,他被敌人击垮,西周灭亡了。一些诸侯又扶持了一个周王,东周又开始了。可这时信任周王的是少之又少,各方诸侯自己称王,互相争抢地盘,春秋战国开始了。
春秋战国,大国吞并小国,小国奋力反抗,都想称霸中原。有的君王在贤臣的指导下渐渐崛起,成为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虽然历史上称这时候是乱世,但自古英雄出乱世,我们的思想也是在这种乱世之中碰撞出来的。每个人对这个时代,这些战争都有不同的思考,这些思考渐渐的产生碰撞,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诸子百家。
历史学说中的诸子百家并不是指真真正正的就有这么多,有很多学派只留下了思想,没有留下名字。在乱世之中,有一些思想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有才能的君主赏识,从此在一个国家强大的路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墨家,墨家主张的是和平,那个朝代却是战乱连绵,这虽是矛盾的,但是却不能阻挡墨子的一颗衷心。因此,有很多小国家在受到大国侵略时就会求助墨家。最有名的一次是楚国打宋国的时候,宋国的君主很害怕,他知道墨家主张和平,于是把墨子叫去了。墨子到了楚国边界,他让自己的子弟们先去宋国,而他自己孤身一人去到了楚国,到了楚国才知道为什么宋国会那么害怕。原来楚王请鲁班来楚国,为楚国攻宋国制作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投石机。墨子立马求见楚王,楚王也同意了。墨子一上殿,看见鲁班也在,他对鲁班说:“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快乐地生活下去,你是一个工匠,你要让人民感到更加的安全,而不是发动战争。”转而对楚王说:“我恳求您停下战争。”楚王说:“你和鲁班演练对打,如果你赢了,我停止战争,如果你输了,就撤掉你的墨家兵。”墨子同意了。墨子拿腰带当作城池,拿石子当作武器,一场演练战开始了。鲁班是屡战屡败,墨子是见招拆招。到了最后,鲁班说:“我还有一种办法。”墨子说:“我知道你的办法,而且我知道如何破解。”楚王在旁边听了很奇怪,问道:“是什么办法呢?”墨子说:“鲁班大师是想杀了我,这样就没有人能阻止他了。但是宋国城内还有我的墨家子弟,他们精通我的方法,你不能一个一个把他们杀掉吧。”鲁班听了,自愧不如。楚王听了,对墨子很是佩服,按照之前的约定把兵撤了。墨子及他的弟子保了宋国的平安。墨家也成了一个被各国诸侯重视的一种学派。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两个学派的力量是不容小嘘的,他们对我们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他们就是——法家学说和儒家学说。法家学说让秦国发家致富,儒家学说让汉朝强大无比。这两个学说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法家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统一春秋战国的是秦朝,而秦朝可以追溯到的最早别分封的祖先只是一个给皇帝养马的小官,因为养马养得好,周天子才给了他一块小到不能再小的地。直到烽火戏诸侯的时候,秦出面救了周天子,后来被分封到边疆,替周王朝守护西北大地。这样出身的一个王朝是如何崛起的呢?这跟国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秦孝公想强国,他选择了让商鞅来主持这个东西。商鞅所崇信的就是法家,他主张的法家思想是依法治国。法家不只只是一种空想的理论,他的思想注重的是行动,是和政治和社会观念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思想。战国时期,法家就被成为当时平定百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政治上独占一方天地,自成一派。法家是没有最初创始人的,有人说最初运用法家的人是管仲,法家是管仲创建的。但实则在历史记录上一找不出法家的创始人真名。虽然没有创始人的名字,但在历史上留名的法家学者却是数不胜数,最有名的则是李斯,韩非,管仲,商鞅,吴起这一类。法家被有些人认为是很残酷的一种刑法,因为法家的主张是有罪必罚,那么法家是否像有些人评价的一样残酷无情?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法家的残暴是有自己的原因的,而且也并不是多么的不讲理,我的依据则是商鞅的故事。商鞅变法大家一定听说过,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变法,使秦国配得上“强国”这两个字。有几点比较重要的内容:强国的根本当然是要让百姓过得快乐,过得有规律,信服自己的君王。他首先改变了原来的奴隶制,不再让地主出钱找人帮自己种地,帮自己赚钱。实行土地私有制,人们可以私下买卖土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土地。这样不仅提高了农业发展力,还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其次是将任务划分的非常明确,设立郡县制,不再使用分封制,既满足了中央集权,又满足了人民的需求。在每个郡都设立了郡长,在郡长下面又分出一级一级的官员,便于每一个部门的管理。不仅如此,还设立了伍长,将百姓五户一分,设立伍长,由伍长来统领这五户人家,管他们的税收,他们的户籍也是伍长来上报。再下来就是刑法了,视情况而定,轻重有别。但刑法很严。拿一个例子来说,商鞅曾经抓到太子天天不务正业,在外面享乐,以后是要管理国家的,怎么可以这样。太子不听他的,嫌他烦人,玩的更加凶了。商鞅觉得是太子的老师没有教导好他,按照刑法将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脸上刺字,一个割掉鼻子。这也为后来他的死奠下了基础。商鞅因为得罪了太多王公贵族,在老皇帝死后,原来的太子继位,太子本来就恨商鞅,加上别人这么一说,命令军队追逐商鞅,商鞅立马就逃。可逃到一半,天黑了,按他自己下的令,天黑之后闲人不能出关,须接受检查,而身为逃命犯的他如何接受检查。他打算在酒店借宿一晚,可谁知他原来下的令中说借宿时必须要出示身份证,可他出来赶路很急,没带身份证,那老板也不知道他是商鞅,他被官兵抓住,结局是五马分尸。他算是死在自己的手里。
秦法是真的残酷吗?其实商鞅做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他死后,秦法依然在执行,秦在渐渐的变强大,商鞅不是千古罪人,他废分封行郡县是为了人民更加的幸福,不再受战争的侵害。他立下残酷的刑罚也是为了给人们警醒,让大家不要犯错,犯错的之前要想想自己的家人,想想自己做的值不值得,在秦律中,官府是对老百姓开放的,有冤屈官府一定会处理,就算是碰上贪官,秦法这一层一层的官员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下既不给自己造成损失,同时还方便了别人。做这些还不都是为了老百姓们好吗?还不是都为了国家的安宁,残酷的刑罚其实也没实行几次,因为人们畏惧了,没有人敢犯错。有了伍长的建立,人们上报的真实性也提高了很多,国家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准确的发放国家资助。可能秦法在执行时有很多让人受不了的地方,但这些法令都是对人民有好处的。
但还有一个我们不可避过的事情,为什么法家的人最后的结果都很“惨不忍睹”?我来分析一个人物来说请这个事实。
吴起,姜姓,吴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也是一位变法人物,是在楚国被楚悼王重用,实行了变法。他的变法主要是针对贵族的。首先是让被分封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国家给的俸禄和保障,自己丰衣足食,减少国家开支,不能再重用农力。一些贵族的手下亲信,如果疏远贵族,国家可以给你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将国内的贵族迁到偏远的地方,楚国的地盘很大,需要一些有能力的人管理土地,将贵族分配到偏远地区,让他们去管理人民。裁剪掉一些没有用的官员,没有作为的官员也裁掉,消减一些官员的俸禄和保障费。报告有贪官的,事情如果真实,有奖赏。消减掉一些贪污的官员,用节省下来的钱给百姓们做福利,用省下的钱充实军事需要。我们会发现吴起所做的一切都是裁员,而且只对百姓有好处,对贵族只会削弱能力,贵族肯定不干啊。有很多贵族奋起发抗,吴起和商鞅一样,被抓了,最后被肢解。更可怜的是,商鞅的变法好歹还影响了秦国,吴起的变法则直接被废除。
法家的人死的都很惨,吴起是被肢解;商鞅是五马分尸;李斯被是腰斩;韩非是因为内斗被斩头。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可能和他们法家的思想有关。一个人肯定不能顾及到所有,法家主持的是依法治国,无论是百姓还是贵族犯了错,都要接受惩罚,而且强调贵族是百姓的领头,贵族一定要做好。那些天天享乐的贵族肯定不同意啊,但是因为皇帝的支持你也不能反抗。贵族们都忍气吞声的按照法家说的做了,气都憋在心里呢,只是在找机会发泄。不过也是,法家的思想对贵族的限制太狠了,无论好坏都一块收拾了。自己造成自己的惨剧。
这也就提到了法家的不足之处,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利益是所有人办事的根本,是依据自己的心愿和自己的欲望去完成一件事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做事一定要用利益和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被人信服自己。比如战争,秦国的军队很强,有一个原因在这里,秦法中说;如果立下战功就可以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以此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一个君王能给予它的人民和官员利益,官员和人民自然就会拥戴和支持他,如果同时这个君王还擅常用人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很有可能能够强盛。但如果这个君王自己没有能力,还不重用贤人,全部都听了小人的话,不得百姓的人心。这个国家就很可能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所以,法家理论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在于运用法家需要很重视这一个君王个人的能力,君王的贤能会使国家强大,君王的贪婪会断送一个国家的命运。但秦能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还是应该肯定的,尽管它有一些先天的不足。
儒家
在诸子百家中我们听说的最多的就是儒家了。这个名字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一定都是崇敬的,也是无人不知的,他的传扬者孔子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知的一个人物。儒家学说其实和法家学说是同时产生的,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他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先说说儒家学说的基本信息。儒家是由孔子创立,孟子进一步发展,荀子在最后不停的填充以及解答的一个学派。儒家学说所主张的是百姓要信服君王,君王要善待百姓。
仁义礼智信便是儒家最简单的代表。仁说的是君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是君王,你要做好君王的事,善待百姓,善待部下。你是臣子,要做好臣子的事,辅佐君王,善待百姓。你是一位父亲,要管教自己的儿子,要为国家做事。你是一个儿子,要孝顺自己的父亲,要为国家的未来着想。自己守好自己的本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君王要仁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亲要仁慈。
义是对于好朋友来说的,儒家讲究重情重义,儒家和法家不同,儒家认为是不能用利益做事的,法家则刚好相反,法家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因为利益才去做的。重情重义是朋友之间的思念,是朋友间一方受到挫败另一方帮助的必然;重情重义是百姓对君王的绝对忠诚,是君王对百姓的爱护;重情重义是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是学生对老师的敬重爱慕;重情重义是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的互相帮助。
礼就是礼仪,原来西周灭亡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分封制导致的礼崩乐坏。本来西周设立分封只是想着将这么大第一块土地分给自己的亲信,自己的压力不大,还能借别人之手管理好自己的土地。可他没想到的是人们都有向往权力的一种欲望,而这种欲望不是谁都能克制的了的,他所说的亲信也会渐渐的疏远他。这样就少了一种礼,臣子没有对君王的一种敬畏了。西周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礼,而孔子现在又把它拾回来,为的是让君王们不要再犯原来人的错误。儒家告诉我们老师就是老师,君王就是君王,是我们要敬重的对象,礼仪就自动地将人分出了等级,你在这个等级上你就要做你该做的事。
智就是智慧,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感知世界的能力,做人不能悟性太低,人是需要学新的东西的,不能老在你之前的思想上思考。君王要有自己的思想,也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太没有主见。学生跟着老师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将来报效国家。
信当然很好理解,就是信任。君王要足够的信任自己的臣子,不能产生猜忌;臣子要信任自己的君王,用心的去辅佐;老师要信任自己的学生,教授他自己的知识;学生要足够的信任老师,相信自己的老师所教授给你的知识;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以真心对待对方;父子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认同......信是做人的基本,诚信是人们信服你的理由。
儒家还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是针对那个时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是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你学要先修炼好你自身,自己身上带着一种信服力。接下来你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妻子要贤能,儿子要有作为,女儿要人品好。这样的话你才可以平定一个国家,你才能让人民信服于你。接下来你要做的是平天下,拥有天下的民心和土地。但儒学同时也是认为修身是最难的,因为你不能只满足你自己的欲望,你也要将心比心,了解别人想要做什么,你会不会影响到别人。只有做好了第一步,你才能惠泽天下,管理天下人,为天下人着想。第一步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但是诸子百家中有这么多的学说,为什么只有儒家学说至今留存?它没有经历过不被人重视的时候吗?
其实儒家也有过衰落的一段时间,就是在秦朝的时候李斯主张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发生的地点是在秦始皇庆功的一次宴会上,有一位大臣歌颂秦始皇的功德,说要让秦始皇按照原来西周的分封制来分封功臣。李斯在旁边一听到了这位大臣说的话,立马对秦始皇说:“万万不可,西周灭亡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个分封制,最后导致礼崩乐坏。我们应该沿用商鞅以前的郡县制。”秦始皇一听有道理,命令大臣执行分封制。李斯又说:“这些人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是这些杂书影响了他们。我们应该只留下这些法家的书,烧掉其他的书。”秦始皇照办了。其实儒家的经典并没有被烧,只是不让老百姓看到而已,但是儒家的流传度就少了许多。坑儒看起来好像就只是针对儒家,但历史上对个“儒”产生了两种解释,一种是主张秦始皇杀的是儒家的学者,还有一种主张是秦始皇杀了四百六十个术士。我们至今也无法知道秦始皇到底杀了什么人,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这一件事情给儒家学派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那么儒家是如何强大起来延续至今的呢?这我们要感谢大汉王朝,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下来就是有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所采用的治国方针是无为而治,也就是老子那一套。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他不想沿用道家学说,他觉得道家学说不能完成他的远大梦想,道家已不能满足汉武帝想要的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的性格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和汉武帝在当时的所面临的形势相符合,而且也可以让汉武帝满足自己的野心。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国教。从此之后,我们中国的最高统治者都选择了用儒家思想来统治自己的国家,这种思想理念长达两千年之久,是历朝历代君王的治国方针,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孔子为儒家学说也是做了极大贡献的。在战国时期,所有的学说代表人物都需要自己去游说君王们去听自己的意见。孔子也去游说了很多的君王,让他们信服儒家学说。但这个路途是很不顺利的,因为战国时期的君王大多已经开始浮躁,他们接受不了像儒家一样执行时间较长的学说,他们大都选择了像法家一样执行效果比较快而且立竿见影的学说。孔子一直坚持不懈,永远坚信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想极力推荐给这些君王,他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但是他的后人做到了,将这种学说推广发扬光大,让儒家学说延续了这么久,它是立于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明珠。
君王选择儒家法家的必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其他的学说也有很好的思想,为什么秦孝公要选择法家呢?秦朝的灭亡和法家有没有直接关系呢?
法家在那个时代其实是有很大成功性的,首先是他的思想主张只接受好,不接受坏。用了一种有效的办法来统治国家,那些君王一定也看见了法家做事的有效性,一下子就可以让人民们信服没有人反抗,虽然对贵族有一种压迫,但毕竟也是为了国家好。和秦国运用的另外一种学说作比较——纵横家。纵横家其实分为两种,一种叫合纵,一种叫连横。这种思想的一方是秦国,一方是六国。最后是因为六国的不团结所以秦国获胜。这种方案也是很有效的,纵横家是早都有了的,可之前完全没人用,是到了这个局面的时候纵横家的优点才渐渐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战国时期,君王们非常的急于表现自己,都想称霸一方天地,心中只想着权力,都想展现自己。所以只能找一种做事非常快的办法来帮助自己统一天下。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政治欲望。这时的法家思想正好服务于君王的政治需要。历史证明,秦朝选择的这两种方法都非常的不错,非常的有用而且非常的有效。秦朝的一统天下其实和他选择的法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但我们知道秦在建立了一统王朝之后只存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那么秦朝的灭亡和法家有没有关系呢?我觉得其实是有的,但关系不大。秦王朝的后期的确是使用了法家的思想,但其实在这个时候法家很可怜。牵扯上法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李斯,我们都知道李斯主张法家,而在最后他背叛了秦始皇,帮助胡亥篡位。其实我认为李斯的本心一直是好的,也不是因为法家秦朝才变坏的,只是有人错误的理解了法家,将一种错误的理解灌输给了大家。李斯帮助赵高其实也是为了秦朝,因为如果这时他选择了反抗,赵高必定要杀了他,现在朝廷里都是赵高的人,没有人可以打理好朝廷,秦朝必定大乱,李斯是为了大局着想。所以法家和秦朝的灭亡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有人错误的理解了法家刑法本来的意思。法家的本意是想要强国,李斯的本意是要让国家继续强盛下去。可是这个本意被赵高阐述成了法家是要惩罚别人,李斯是想保全自己。所以在秦朝灭亡这个问题上,其实是我们被历史误导了。
在统一了秦朝之后,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不沿用秦朝的法家呢?儒家和汉武帝的崛起有没有直接关系呢?
对于汉高祖为什么不沿用法家,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我想主要有几点。一是刘邦在经过楚汉战争后想要让人民安定一些,不想再有战争,也不想扩充土地,他也没有那么多的野心。也没有那么多心思,他要做的是自己安定人民,好好的制订一套法度,让人民信服。二是在他做出了无为而治的决定后,他的后代文帝和景帝也没有改变他的初衷,反而是更加主张清静无为,文帝和景帝觉得国库空虚,就非常的节俭,非常的仁慈,老百姓们都理解他们,都在好好干活。服务于自己的国家。文帝和景帝也很理解老百姓,经常跟他们一起下地干活或者是指导他们。文帝和景帝让国库大大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汉王朝的实力是真的很强大了,历史上称“文景之治”。也正是文景之治才给了汉武帝讨伐匈奴的基本和底气,清静无为可以让这些皇帝不注重名利,让他们多顾忌百姓,不要让百姓为他们的欲望做事。道家的无为而治在这几位君王身上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儒家学说和汉武帝的崛起我觉得是有必然关系的,因为首先满足汉武帝的野心是扩充土地,而扩充土地这必定要打仗,打仗的话就会用到民力,这时如果人民不信服你,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而我们看史书则会了解到汉武帝并不是景帝的大儿子,也不是嫡长子,他的继位完全是因为自己母亲的努力与权术,他经历过宫斗,这让他的心智比其他人都成熟,肯定想到了打仗的前提是要让百姓信服,而让百姓信服的办法一定是找一套好的治国方针。经过董仲舒的推荐,他选择了儒家,儒家所说的是要让君王修练好自身,关心百姓,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可以强国。汉武帝当然知道这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他选择了儒家。在他攻打匈奴的过程中,国家在儒家的治理下也是日渐增强,汉武帝进一步的认识到儒家所带来的好处,在汉武帝时期,始终推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方针政策,国力的强盛加上攻打匈奴版图的扩张,大汉王朝迎来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汉武盛世。
儒家和法家的异同
儒家和法家,一个是帮助秦国崛起,一个是帮助汉王朝的扩张。这两种学说又什么异同之处呢?
儒家和法家的产生根本肯定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因为那个乱世,君王们都想称霸,但是虽然人人都有这个心,不是谁都能称霸的。这时候有很多人产生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思考,各个学派就产生了。时代的战争碰撞也形成了思想上的一个碰撞,他们都找到了对自己建立学说有利的理由。法家和儒家的目的也肯定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为了强大一个国家,让世人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因为如果你想证明你的观点是对的,你必须在一个国家上作出实验,要用实验告诉世人自己是对的,才有人信服你的学说。你还需要找对你要实验的对象,你必须保证他是要完全相信你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君王统治人民,只不过是方法不同而已。法家和儒家的治国方针中有几点是一样的。他们所主张的结果都是为了让人民幸福,无论用什么手段,他们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要让人民信服自己的学说。还有他们都主张创新,不能再和以前的思想保持一致,要创造出自己的一种学说,不依靠原来的思想,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原创思想。儒家说原来的西周灭亡是因为礼乐制度不严谨。法家说原来的西周灭亡是因为分封制的不严谨。还有一点是这两种思想都太过于依赖君王,这其实是不好的一点,因为如果自己辅佐的君王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白费的。君王做好了,这种思想就是对的了,就是有利的。君王要是不明事理,完全不相信的话,国家很有可能因此走向灭亡。
法家和儒家的不同点一定也是不少的,所以我先说几个主要的。儒家和法家在政治主张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法家首先教育的是那些贵族,儒家则认为应该先从君王做起。他们各持观点,认为自己的方法一定是对的。接下来就是儒家和法家理解的人性,法家认为这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带着欲望做事的,一个人做的事一定都是依靠自己的欲望做的。他们认为人的欲望是不可能阻止的,是没有人能控制得住的。儒家则相信人的本性是向善的,一个人可以有欲望,但那只是一时间的,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一个人的欲望一定也是对别人有好处的。接下来就是他们行事的效率,法家是在很短时间内就有效果的,儒家则需要一个修炼的过程。法家的治理方法和儒家是不一样的。法家的治理方法就是立下一套法令,任何人都不能违抗这条法令,违抗的人将会有很断然的惩罚,法家就是依法治国,一定要用法律来管理人民,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现在的法律也是一样的,你做错了就要有惩罚来让你记住这次的你做的错事。儒家的治理方法则是要让所有人都清楚自己的治理和努力是为了什么,它讲究的是要所有人内化这一种思想,让它变成自己该做的,国家就自然会强大。还有一点就是儒家和法家的最初让别人的感觉和发展念头是不一样的,最初在法家的统治下人民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自己犯错,到最后才明白这些都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儒家最初管理下的人民是不会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大变化的。,但是如果有人一直给他们传输这种思想,他们会将这种思想内化成自己成长和生活中的必需品。
其实在有的时候,法家和儒家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但有的时候,他们又会合二为一,相辅相成又会相互制约。就像阴阳八卦图一样,两个谁和谁都是分不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说中华的文化文明都是很神奇的。
法家和儒家对后世的影响
现在世界上有孔子学院,我们现在把限制我们的条条款款叫法律,这都是法家和儒家对我们的影响,那么他们影响的主要方面和主要信息是什么呢?
首先,儒家对我们现在的文化影响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孔子作为世界四大贤人之一,他的地位是不容小嘘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都是从孔子开始的,现在有人模仿孔子的思想建立了孔子学院,就是专门传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孔子对教育界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孔子的著作,无论是他整理的【诗经】,还是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的【论语】,再到他写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小说【春秋】,都是我们现在人人皆知的经典。包括后面孟子整理的【孟子】,这都是儒家经典,都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的版本,外国人也在研读这几本经典。我们的课本中还有很多这类书的知识,这些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中的经典。以后的考试中也会偏向于这些经典的流传。我们不能让知识断代,要让这些知识一直流传下去。
儒家的思想一直流传了下来,我们知道在历史上都出现过很多次历史断代的国家,他们是因为领地被人占领了,文化也被侵蚀了,现在他们最初的文化底蕴也已经找不到了,因为历史的变迁文明也就随之消失了,但中国也被外来民族统治过,像南北朝,元朝,清朝,但为什么儒家思想竟能一直流传常青,永不断代呢?我觉得是因为儒家文化自带一种吸引力,凝聚力,他的思想让人感觉无懈可击,而且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可信度。所有外来的民族都被他感化了,这就是儒家奇怪的地方,也是它神奇的地方。就算是外来的人,也觉得儒家学说是对的,儒家学说是有道理的。说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非常的有作为,他属于外来的鲜卑族,在他统治中原的时候,他完全可以摒弃汉文化,发扬光大他们的民族文化。但当他来到中原大地的时候,他深深地被中原文化吸引了,他下令让自己所有的人民都姓汉人的姓,说汉民族的语言,吸收汉民族的文化。直接改掉自己“拓跋”这个姓,并且大力推广儒学和佛学,四大石窟中有三个都是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建造的,它不仅没有改变中国的文化,反倒推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汉文化的奇特魅力,可以感化所有的外来人。这足以充分说明儒家学说功不可没。我们应该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中而自豪。世界四大古国中只有中国是至今留存的,其他的三个古国的文明一直是断代的。就像我们的邻国印度到现在竟然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官方语言还是被殖民的英文,最为尴尬的是历史上竟没有留下文字的记载,考证他们的历史还要参照同时期的罗马、波斯和中国的文字记载。而我们中国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一定不能让这种文明断代了,我们可以创新,但却不要忘了这种曾经使我们崛起的辉煌的灿烂文明。
现在儒学还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我们现在都要上学,而学校这个概念就是孔子建立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孔子定的初概念。如果没有儒家,我们今天就不会有这么多美好的记忆,也不会有我们现在脑子里装的知识;如果没有儒家,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野蛮社会里,人是没有思考的,没有知识来充实我们的大脑;如果没有儒家,我们人类可能已经退后了不知多少步。
法家对我们现在的影响也是很深的,我们现在的政治理念,有好多还是保留了原来法家给我们的思想。所让这些条条款款可能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但却可以让我们更自律。如果没有法律,也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强大国家;没有法律,也许现在整个世界都是乱的,恐怖分子可以在街上乱跑,车和车之间碰撞是没有法律这一说的,我们当今的社会也不会这么安定;如果没有法律,可能就没有今天,我们都只能是原始人,没有思考,没有限制。法律的出现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的一大贡献。而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今天,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依法治国的思考,我们的祖先也已经制定好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我觉得法家还教会了我们如何辩论性的思考,因为法家所倡导的法律需要一条一条的去推断,要知道每一条的好坏,需要有一个大的思路框架,然后一步一步地用依据去推。法家也不是我们能忽略的,历史上出现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原因,如果没有这些事情,有可能就没有今天这个完整的世界。
儒家的影响主要在于对我们现在的文化影响,其中包括教育理念思想,道德思想等。法家的影响就主要是在政治上的影响,像建立法制,辩论性的思考能力。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所要敬佩的,这是属于我们祖国的思想,这是我们的祖先所用自己的智慧想出来的。我们的历史在世界上鼎鼎大名的,因为我们文化的强大,文化的自信,所以别人信服。我们要为自己的祖国自豪。我们不能让祖国的文化消失,这是我们要守护的。法家和儒家的文明我们要永远铭记,因为这影响了我们的今天,一定不能因为创新而放弃我们最早的文明。希望法家和儒家可以继续流传下去,希望我们都有一颗追梦赤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