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先秦儒家作品与道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1

先秦儒家作品与道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1

作者: 金卯刀8862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17:08 被阅读0次

先秦儒家作品与道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先秦诸家思想中,以儒道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可以看做为后世思想之源,从先秦儒道作品中我们可以探究儒道思想的人文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中,仁爱居于首要地位。《论语》中,孔子确立了仁的学说,仁做为儒家最高道德标准,也是一种理想人格追求,其核心是爱人,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关心、理解、爱护,以心待人,以诚待人,仁者爱人的理念透露了儒家对人生命价值的珍重。以仁为核心,儒家建立了恭、宽、信、勇、忠、恕等道德准则和有序的社会道德秩序,仁者爱人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从爱自己,爱亲人开始建立和规范基本的五伦(夫妻、父子、朋友、上下、人己)社会道德秩序,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靠有序的道德秩序来调和和维护。

儒家人文精神以仁为核心,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儒家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认为无论人性本善,任何人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对人进行精神上的引导和改造,用这种教化方式使人心向善。儒家道德提倡以诚意、正心、修身为本,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例如《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就是儒家理想道德的代表之一。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人文重视以礼维护社会道德秩序。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儒家的礼治表现为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特定言行规范,并都去遵守这种规范,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会道德秩序。当然,我们今天提倡的人文精神绝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礼教思想,而是现代文明礼仪和道德法制精神。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以文明礼仪这种外在行为准则去规范和约束自身言行,内在的仁德通过外在的礼来表现,努力将外在的礼转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使自身言行符合礼仪规范,并努力提升道德修养,达到仁更高的道德境界。

相关文章

  • 先秦儒家作品与道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1

    先秦儒家作品与道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先秦诸家思想中,以儒道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可以看做为后世思想之源,从先秦儒...

  • 读《论语》后有感

    汉本1605班 李亦培 1601551 在众多先秦文学作品中,我独钟爱儒家经典的《论语》。《论语》是中...

  • 两种“无为而治”,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先秦最重要的两派哲学一一儒家与道家,不约而同都提出“无为而治"的想法。两种无为而治:儒家的德行感召,道家的...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一)

    《中国哲学简史》全书共28章,涵盖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与背景。讲了先秦诸子,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哲学流派及其政治思想,中...

  • 内若不圣,外无以为王

    1 先秦的庄子在《庄子·天下》中第一次提到“内圣外王”的说法。 之后,这种道家思想被融入了儒家学派,说明了这个思想...

  • (韩非)治国还需庶人剑

    1. 道家是形而上,尚武,对应的形而下是法家。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 儒家是形而下,尚文,讲究的是人文精神,研究人的...

  • 儒家的“中”与道家的“中”

    最近阅读《老子》,第四章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里,提出了道家的“中”,表示保持住天地间虚静的状态,要像...

  • 儒道辩证归因,以及消解的途径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两大源泉,但自先秦以来,一直存在儒道之辩,由于道家常以否定儒家核心概念立论,因此给人以儒道对...

  • 先秦儒家(1)

    儒家,不得不提的是儒家的孔子,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孔子述而不作,所以孔子是一位好老师。但孔子的绝对不是单纯的传...

  • 先秦哲学:主要学派简介

    先秦主要的哲学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 儒家,是创立最早,影响最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儒家作品与道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jb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