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崔慧景因为北魏人在邵阳筑城,深感忧虑。部将张欣泰说:“他们这是想撤退了,之所以筑城,是夸示他们的强大,阻吓我们追击而已。现在如果派人去跟他们说,双方自愿撤兵,他们没有不听的。”崔慧景听从,派张欣泰到城下向北魏人喊话,北魏主拓跋宏于是下令班师。
北魏军渡过淮河,还有五位将领留在南岸,北齐军队已占领河中沙洲,截断渡口退路。拓跋宏悬赏招募,擢升能击破沙洲中南齐兵者为直阁将军,军主、代地人奚康生应募,于是捆扎木筏,上面堆满木柴,顺风纵火,烧南齐船舰,奚康生冒着烟火长驱直进,飞刀乱砍,南齐军崩溃。拓跋宏授予奚康生为直阁将军。
北魏主拓跋宏派前将军杨播率步卒三千、骑兵五百为殿后。当时正是春季,河水上涨,南齐兵大举而至,战舰塞满河面。杨播在淮河南岸结阵抵御,北魏军全部渡过淮河,只剩杨播一支孤军。南齐兵四面包围,杨播结一圆阵以抵御,亲自搏战,所杀甚众。如此相拒三天两夜,军中粮食吃尽,南齐围兵攻打更急。北魏主拓跋宏在北岸远望,因为水大,也不能相救,既而水势稍退,杨播率精骑三百闯过南齐舰队,大喊说:“我现在要渡河,能战的就上来!”于是一拥而渡。杨播,是杨椿的哥哥。
北魏军撤退后,留在邵阳沙洲上的还有一万人,向南齐军请求,用战马五百匹,交还放一条生路北返。崔慧景想要截断他们的退路攻打,张欣泰说:“归师勿遏,就是古人也畏惧,兵在死地,不可轻视。如今胜之不足为武,不胜则前功尽弃;不如接受他们的要求。”崔慧景听从。萧坦之回到京城,对皇帝萧鸾说:“邵阳洲有必死之贼一万人,崔慧景、张欣泰却不攻取,放纵他们回去。”于是对二人都不加赏。
华杉曰:
张欣泰说的,是《孙子兵法》:“归师勿遏,穷寇勿迫”,如果敌军要回家,你不要挡在他前面,因为他会跟你拼命,还有“死地”的说法,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同一个道理,在穷途末路,必死无疑的形势下,他的战斗意志最强,战斗力也最强。但是,“归师勿遏,穷寇勿迫”,一个“遏”,一个“迫”,都是说不要挡在他前面,没有说不打他。不挡在他前面,就是在后面追杀。如果你在后面追杀,他的战斗意愿最弱,战斗力也最弱,因为他的生路是敞开的,他想跑,不想留下来打,这样就可以把他们一路杀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人把“穷寇勿迫”记成了“穷寇勿追”,这意思就完全搞反了。
张欣泰当然不至于不懂得这个,他的建议,从军事上来讲也是有道理的,在人道上更是正确,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战争已经结束,没必要再牺牲双方士兵生命。但是,从政治上,战略博弈上,都不对。北魏发动战争,就得给他吃点教训。发动战争的一大顾忌,就是一旦战局不利,撤退很难!军队最大的损失往往都不在交战的时候,而是在撤退的时候被人追杀。如果撤退可以交买路钱解决,那下次再来也无所顾忌了。
萧鸾对二人不予赏赐,也不处罚。处置可以说是恰当。
4、
三月十五日,南齐解除戒严。
当初,南齐皇帝萧鸾听闻北魏主拓跋宏想要饮马长江,惧怕,下令广陵太守、行南兗州事萧颖胄坚壁清野,将乡村居民全部集中入城。人民惊恐,都想席卷家产,南渡长江。萧颖胄认为北魏寇离得还远,不立即执行。北魏兵最终也没来。
萧颖胄,是太祖萧道成的堂侄。
皇帝萧鸾派尚书右仆射沈文季协助丰城公萧遥昌守奉阳。沈文季入城,禁止军队出城作战,然后大开城门,严加守备。北魏兵寻即退去。
北魏入侵时,使者卢昶等还在建康,南齐人痛恨他们,拿喂牛马的蒸豆给他们吃。卢昶怖惧,吃了,眼泪和汗水交横。谒者张思宁辞气不屈,死于馆下。回国后,北魏主拓跋宏责让卢昶说:“人谁不死,何至于自同牛马,屈身辱国!就算不能做古代的苏武,也不能学习近代的张思宁吗!”于是把他贬黜为平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