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将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介绍给我已经一年多了,我一直没有阅读它的信心。因为对于我这样一个急性子来说,读长篇是既痛苦又幸福的事情,好的长篇读完费时费力,很可能让我长时间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幻象和思索之中,不能及时抽身。但这一次因为和“奥密克戎”撞了个满怀,得以在家卧床休息,百无聊赖之中为了减轻病痛,所以我打开了这本书,用了五天时间将它一口气读完。之后果然又一次陷入了一些莫可名状的忧伤和迷惘中。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呢,我好像无法用一个准确的词来界定他。这本书里有梦,有理想,有远方,但这些在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在这个故事里又变得模糊而不真切,却是人生中不可或缺、极其珍贵的所在。作者格非用这6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书写了三代人跨越百年的梦,书中以冷峻的眼光书写了百年来那些鲜活的、朝着梦飞蛾扑火的人们,似乎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彻头彻尾的坏人。他们是书中人,好像也是我们自己,书中的花家舍从一出现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每一个出现在这里的人向往、着迷,最后迷失。陆秀米在这里失去了懵懂无知的少女时光,走向了未知的革命之路,最后散尽祖产以失败而告终。谭功达在这里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和安宁,也在这里失去了朦胧的爱人和下半生的自由。王元庆和谭功达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继承了他身上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哪怕失去一切也要为自己心中的那片“桃花源”孤军奋战,最终成为了自己修建的精神病院的第一位病人。《江南》三部曲似乎在为我们展示别样的一种人生况味,这样的人生没有了浮华锐利,没有了青年时的激情盲动,只有对青春来路的沉思眷顾,对个人命运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思慨叹,对个人情感丝丝缠绕的沉思惆怅。三部曲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了江南特有的惆怅和朦胧,人面桃花,春风怅恨,山河入梦,心绪万千,春尽江南,寂寂无声。三部曲,三代人,百年中国的孤独之路,江南百年的浮华掠影。书中人物的命运有着有太多的不可知,可又有一双无形的手拽着他们在命运的洪流中走向一种未知的神秘。
作者格非似乎想通过充满诗意的文字,以深情、内省与悲悯,唤起了中国人心中的灵魂与理想之所在,用一只冷静而痛苦的笔描绘了自己熟悉的江南。然后用镜头展现了在这片山水间,那些在时代的大潮中上下求索,不断地徘徊于清醒与迷茫、逐梦与破碎的个人。百年历史,人生不过短短一瞬。个人对命运的抗争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那样的荒诞无力。张季元、陆秀米等人作为革命者,形象并不高大,他们对于革命的认知也不清晰,所以他们前后的革命都失败了。谭功达关于的世外桃源的理想主义始终无法实现,最终在监狱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谭端午想在当下的社会中寻找一方属于自己的内心空间而不得,在婚姻中痛苦不堪却又留恋不已。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命运洪流中被裹挟着不断向前,是非成败,也只能由人去说,历史不过是一方个人历史表演的场所罢了。
不管我有没有真正的读懂,我都要承认这是一本好书,也绝对是化最好读的百年跨度小说之一,通篇畅利的语言,精彩跌宕、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让人只想一口气读完,读完后又怅然若失,像是失去了一位知己,不知道剩下的日子该如何度过。
《江南》是一本极具浪漫主义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或多或少都有点儿精神疾病,书中有一位医生说,大街上随便拉个人来作诊断,说他精神上一点毛病都没有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好像确实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庞佳玉对孩子的歇斯底里的吼叫,吼过之后的自责和难过,谭端午在一个死水一样的单位里逐渐的“烂掉”,曾经的诗人被这个时代快速的抛弃。在飞速行进的时代列车上,我们在逐渐丢弃我们的信仰,丢弃我们的爱好,我们在细碎的生活中磨灭了满腔热情,忘记了曾经坚信不疑的理想。在这个谈起理想总觉得虚情假意的时代氛围里,我们每个人都和主人公一样,面对世俗的挑战,面对理想的幻灭,满怀炽热的人们似乎更加孤绝,而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坚持才会更有价值。
文字的力量在于每一次都能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文字的魅力也在于让我们每每在自以为是的时候时时自省,在这个浮华的时代里保留独属于自己的清醒。现实的生活似乎已经让我们没有了去幻想和怀揣理想的空间,而文字却可以依旧让我们做梦,愿你也会从《江南》中,获得寻回理想的力量,从中读懂我们自己,以及在烟火气中的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