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科普
心理科普|疫情之下,请警惕你的过度囤积行为

心理科普|疫情之下,请警惕你的过度囤积行为

作者: 心言法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15:31 被阅读0次

本文共计2923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过度囤积行为

看着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冰箱、抽屉,在为物资存放发愁的你,逛团购群、大量购买物品的行为是否依旧停不下来?

家里的物资已经能够保障一段时间的生存、生活,甚至都吃不完放烂了只能扔掉了,你是否仍然觉得不够,依然逮着机会换着花样的囤积各种物品,生怕需要用的时候却没有?

疫情期间买东西各种不便,从家里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翻出来闲置了好久但当下自己需要的物品时,有没有默默为自己当初未将之处理掉的行为点赞,或者深感庆幸?觉得自己异常明智?

……

如果你或者家人有这样的状态,请务必对这种过度囤积行为保持警惕,因为严重的话,可能会发展为囤积障碍。


二、囤积障碍

囤积障碍(hoarding disorder,HD),又称囤积症,表现为过度获取和不能丢弃那些没有用处或失去价值的物品,这是一种因知觉到储藏物品的需要而难以丢弃或难与物品分离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精神疾病,且这种障碍不是由其它已知疾病所导致的。

囤积障碍是最近几年才被临床诊断的一种精神障碍,已被纳入到DSM-5。囤积障碍不仅降低了患者本人的生命质量(由于各种杂物的堆积,患者可能根本无法在家中睡觉、做饭、看电视等),还会对家庭关系以及邻里关系造成影响。

对于囤积障碍,很多人以为这是种懒惰或不讲卫生的毛病。其实问题要复杂得多。囤积症患者无法有效率地处理信息。他们知道自己有囤积物品的毛病,但他们很难下定决心丢掉某些物品,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可能以后还会有用处。此外,他们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也要花很多时间来决定是否扔掉某件东西,导致了他们的物品丢弃的速度跟不上物品的速度。

在DSM-5中,人们已将囤积障碍视为一种新的疾病,对囤积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Frost, Steketee, & Tolin, 2012):

(1)对自己的所有物丢弃困难,元论别人如何看待这些东西的价值。这一标准涉及囤积症的核心特征 :丢弃困难。“丢弃”并不只限于扔掉,还包括送人、再利用或卖掉。有囤积症的个体往往不考虑物品有元价值或能否再用,他们只是要存储更多的东西;

(2)有强烈的存储物品的欲望,丢弃物品会深感痛苦。该标准澄清了丢弃困难的原因。 囤积症的核心特征就是保存所有物,其脏乱的囤积不是出于没有条理或懒惰,而是出于只愿存储不愿丢弃;

(3)大量物品的堆积,使生活或工作场所脏乱不堪,甚至使人无法在其中生活和工作。如果这些场所还有一点空间没被占用,那是由于他人(如家庭成员、清洁工、权威人士)的干预。该标准描述了丢弃困难的一个典型后果,即脏乱。这种特征通常会引起家人和朋友的注意;

(4)囤积行为极大影响和干扰了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包括使自己和他人保持一个安全的环境),甚至引起重大不幸。其中,最明显的是,囤积使人们不能合理使用家里的生活空间,妨碍基本的家庭生活,如做饭、起居、睡觉等,甚至使这些活动具有了危险性,因为可能导致火灾、跌倒,脏乱的环境造成健康隐患等。这进而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导致家人疏离,甚至威胁到周围邻居或他人的健康和人身安全 ;

(5)囤积行为不是由于健康状况(如大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

(6)囤积行为并非由其他一些精神障碍引起的,如强迫症的囤积、精神分裂的妄想、痴呆的认知缺陷、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的囤积食物、自闭症的兴趣减退等,都不属囤积症。

在上述标准中,(1)、(2)和(3)是描述囤积症的症状;(4)是界定其危害程度;(5)和 (6)是排除标准。

囤积本是一种适应性行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物种,都懂得囤积食物来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从进化心理的角度来讲,趋利避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对生存物资短缺的境地,因而人类对占有、囤积的心理需求/动力往往比对清理、排除的心理需求/动力更加强烈,因此,占有、囤积物资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一种内在心理防御机制(趋利),成为了人的本能;而清理、排除这一需求,既不能明显的趋利,又无法明显的避害,其重要性远不如囤积行为。囤积行为虽十分常见,但发展到囤积成癖,为囤积而囤积,则有病态之嫌。


三、疫情对囤积行为的影响

有人说,21天能形成一个习惯,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国各地在春节假期结束后,都采取了一段为期不短的延期复工期,尤其是位于疫情最中心的武汉市,自2020年1月23日封城以来,至今已有50多天。这50多天的时间,在封城之下会给人们的生活习惯造成持续而深刻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过度囤积行为。

老一辈的人总舍不得扔东西,总觉得很多现在没用的东西说不准哪天就还能用得上。这种囤积物品的观念和习惯,在此次武汉封城的大背景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使得很多家庭因此而受益,同时,也使得很多人习得或者强化了这种行为。

疫情爆发后,由于对疫情蔓延的担忧、恐慌,以及因严格防控措施导致的生活物资采购的不畅,对于封城之后的个体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无疑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物资销售信息,成功购买到大量能保证自己生存所需的生活物品。

逛团购群-->加团购群-->询问团购信息-->接龙下单-->等待收货-->继续逛团购群

按照网上流传的说法,封城期间,很多人每天醒来后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样的逛团购群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买到足够的生活必须物资、确保很多天不用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出门,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了,为此,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疯狂”团购/采购的经历。

然而,每次购买到必须物品后的成就感、对后续生存状况担忧的缓解以及对出门次数减少感染风险降低的庆幸,都是对这种物品囤积行为的强化,如此循环往复之下,人的购买冲动和囤积行为将愈加强烈、欲罢不能。


四、如何改善过度囤积行为

随着武汉连续多日新增为零,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已持续向好,各省市逐渐复工复产,物资供应已逐渐恢复,因疫情防控原因导致的物资紧缺、供应不畅等局面也已不复存在,大家也需要警惕自己的过度囤积行为并适时进行改善了。

心理咨询中,对个体心理状态的改善,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自我觉察(潜意识意识化),二是形成新的体验(纠正愿望)。

对于过度囤积行为来说,自我觉察就是需要行为者意识到自己的过度囤积行为;形成新的体验,就是要让行为者感受到纠正过度囤积行为后带来的新的体验,让行为者产生强烈的纠正愿望。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书中曾提到:

人需要在必要的时刻,获得必需分量的必要的东西。

大家在进行自我觉察的时候,就可以遵循“必要”原则。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与封城之初的状况相比,在国内疫情胜利在望的当下,大量囤积物资已非必要。在采购之前,可以再三询问自己采购的物资种类是否必要、数量是否必要,并且对于可要可不要的物资,尽量选择不要,这样你会发现很多物资真的不必要。

在你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资囤积、逐渐消耗清理了存量物资后,空间宽敞、有序带来的愉悦感,克制、战胜不合理囤积冲动后的成就感,不用再为物资过多无法存放而烦恼后的轻松感……都会为你带来新的愉悦体验,让你持续保持纠正过度囤积行为的强烈愿望。

而当你持续对自己的过度囤积行为保持觉察,且有了纠正过度囤积行为带来的新的正向体验后,相信过度囤积行为也能逐渐得到控制和改善了。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但愿新冠疫情过后,大家依然安好,身心无恙!


谢谢您的点赞支持!

感谢转发分享,您的分享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欢迎您的关注,更多法律、心理、教育领域热点知识我将与您共同探讨~

相关文章

  • 心理科普|疫情之下,请警惕你的过度囤积行为

    本文共计2923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 一、过度囤积行为 看着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冰箱、抽屉,在为物资存放发愁的你,逛...

  • 囤积的心理行为

    20210204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过类似的行为,自媒体上看了不错的文章、视频、照片……就马上收藏了,看到了感觉不错...

  • 凭本事买的游戏,还要花时间玩?

    囤积数据的松鼠 什么是松鼠症,指「囤积症(Compulsive hoarding)」,一种过度性收集物品的强迫行为...

  • 酥咔饼干,大妈到少女的逆袭!

    酥咔科普减肥小知识 为什么减肥要越早越好❓ 1、 随着年龄的渐增,身体代谢率随之下降,所需热量也渐渐减少,容易囤积...

  • 教育生态学 稿子

    草地、人过度放牧、野兔、土壤周期、狼少等等 生理、心理、行为、社会文化属性 之前看昨晚书的照片、朋友圈书籍、疫情子...

  • 疫情之下的心理分类

    1.离我很远, 这类人群,防护意识远远不够,对相关官方发布没有提高警惕,不关心新闻报道,行为举止大大咧咧,粗心大意...

  • 2018-11-13

    你怎样获得成功 三个启发。 1. 永远要对自己向当下环境过度优化保持警惕。 2. 警惕归警惕,做事归做事。你必须在...

  • 心情太“丧”?心理专家:不要过度关注疫情

    文章来源:新闻频道新闻 视频|这个假期心情太“丧”?心理专家:不要过度关注疫情(看视频请点此链接) 面对疫情,你是...

  • 发现自己虚荣心

    过度炫耀背后的虚荣心,可通过行为观察法并对照下列14条标准加以判断。如果你选择“是”的内容达到一半,就值得警惕了。...

  • 疫情之下,走出“心理感染”。

    去年年底陪妹妹去了趟市区买衣服,当时我们县城还没有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员,很开心的逛了市区里的一条步行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科普|疫情之下,请警惕你的过度囤积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rq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