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夏日的炎热逐渐退去,习习凉风从四面扑面而来,空气里充满饱和的氧气,夹杂着青草,泥土,成熟玉米的味道,这是属于家乡特有的味道。
我抱着小女儿在院坝的玉米地旁悠闲的晃步,小女儿眉心舒展,表情愉悦,很惬意的样子。随着我的晃动,她不时咧嘴笑着,两个小酒窝随着她的笑意在嘴角荡漾开来,想来她也是喜欢这里的。
这里有干净、氧气充足的空气;有如画般的景致;有虫鸟的鸣叫;有夜晚的清凉;有满天的星斗;还有慢节奏的生活。
几天前的烦躁心绪在我走进这里时便被洗涤一空了,不知道这是乡野环境的功劳,还是故乡给我的慰藉。
正在我和小女儿悠闲玩乐时,对面淹没在玉米地里的乡村公路上小汽车行驶的声音响起。
这并不奇怪,现在是小汽车普及的时代,即使是农村,小汽车也是很常见的。可奇怪的是,小汽车竟在爷爷屋子对面停了下来。
茫茫一片的玉米地遮挡了视线,我看不见车辆,也看不见来人。但车辆停在那里,肯定是到爷爷家的人,会是谁呢?这样的季节,大多数亲友都在外打工,是很少有人到爷爷这里来的。
正在我思忖着时,见两个人已走到了爷爷院坝的边缘,仔细一看,是小姑父和他的大儿子。
诶,小姑父一家不是在嘉兴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原来他们是回来办事情,抽空来看看老人家的。
我怎么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小姑父,细细算来,还是09年见过他。十几年没见了,小姑父明显老了一些,身体微微发福,眉眼却还透着年轻时的英俊。
我兴奋地打了招呼,又寒暄了一阵,聊了一些近况。他们很忙,没多大一会儿,他们便开车离开了。
随着汽车行驶的声音逐渐消失在茫茫绿野里,记忆将我带回到了小时候。
我还在上小学时,我最爱的小姑就嫁给了小姑父。小姑父家离我家很远,两地之间没有公路,只有弯弯曲曲的山路,需要徒步两个小时才能到达。
而我,周五放学后会过家门而不入,径直去往小姑父家,只为了见到小姑。
小姑刚嫁过去时,过得很不好。小姑父很早没了父亲,兄弟姊妹又多,家境十分贫寒。生活的艰辛会让人丧失斗志,那时小姑父抽烟,喝酒,赌博,什么都干,好在小姑从来就是性情温和善于忍耐之人,还是将几近无法为继的婚姻维持了下去。
小姑生了大儿子,后又生了双胞胎儿子,家境本就贫寒,加之三个儿子嗷嗷待哺,日子更加艰难。
那时我会将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糖果,送去给小表弟们吃,但记忆中小表弟们好像并不太喜欢我。
一个冬天的夜里,一家人围坐在爷爷家的火坑旁商量决定一件大事。外出打工两年回来的小姑父想把小姑带出去打工,三个孩子却无着无落的。
爷爷和父亲还有叔叔们都不太赞成,小姑父却铁了心要出去。夫妻两地分居也不是长久之计,最终小姑的娘家人只得很不情愿的同意了。
我也不懂到底怎样更好,但小孩子最会察言观色,见大家都反对,我也抱着小表弟煽风点火,说:“看你爸爸妈妈要出去打工了,不要你了,你以后就是没人要的小孩咯。”
当时,这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我不禁有些得意。现在想来,那时大人们的笑,更多的是苦恼之下的无奈之笑吧。
事后想想,我的话无论是对小表弟还是对小姑和小姑父都是挺残忍的。要是日子过得去,谁又愿意将孩子丢在一旁不管不顾呢?那时作为小孩子的我,终归是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呀。至今,我仍然为当初自己说出那样残忍的话后悔不已。
即使众人都不看好,小姑父却意气风发的将小姑带出去打工了,三个孩子留在家托付给了他的弟弟。
几年之后,小姑和小姑父在嘉兴开起了自己的店铺,生意做得红火起来,便把三个孩子和他弟弟一家全带过去了。
这么多年来,小姑父一家一直定居在嘉兴,很少会老来。后来又在那里买了房,娶了儿媳妇,回来的次数就更少了。
09年寒假,我去嘉兴见过小姑父一家,他们的日子过得很红火,之后便再没有见过,今天偶然得见,竟觉得有些不真实,恍若隔世。
听说小姑父一家在镇上修了大房子,我以为他们都不会再回来了,没想到最终还是选择了回来。
人的心绪真是奇怪呢,无论在外多么风光,却永远都离不开家乡。或许家乡才是根吧,在外终归是浮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