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哥读诗】
地域性诗歌主题写作的突破
——读广子的诗《在草原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8003264/b8ceb658a3d7fb28.jpg)
广子已是一位比较成熟的诗人,多年浸漾在诗歌中并依附于自己的经历,使他的作品个性饱满,所创作的诗歌主题蕴含着生活思考与人生悟叹。尽管如此,他所走过的他乡还是要还原于他所凝视的故乡,他并不能逃离地域性对他的缠绕和揪扯。
草原,对于所有内蒙古诗人来说,是一种符号式的意象,甚至是一种图腾式的文化象征,创作中会不由自主地将自身拥有的、迷恋的、幻梦的、痛苦和忧伤的等地域性个人情感在诗中显现,渴望和祈祷、逃离或背叛、歌颂与崇仰,都是内心有意无意的流露。广子的《在草原上》写尽了这种流露,是其个人和一群人的心灵特征。
从文本修辞的角度来看,前三段几乎为自己的文化立场和原生态生命记忆定下了主基调,尽管这种基调是原始的的一种存在感,但他还是切入了具有时代感的忧伤:“直到河流变暗/挖掘机开上山冈”,这种忧伤不仅仅是个体的痛楚,也是历史和现实交错产生的无奈惋叹。
“我站在草原上
不是因为它有多美
也不是我想变成一棵草
只要站在草原上
只要风还吹在脸上
我就知道马的脾气是怎么变坏的”
读这首诗到此,诗人广子的乡愁显现了出来,但他的乡愁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不是那种诗意的乡愁,而是有着一定批判性的乡愁:“我就知道马的脾气是怎么变坏的”。
“在草原上
每一匹马奔跑的姿势
都比风性感
在草原上
一群马与一匹马的孤独一样大
在草原上
一群马与一匹马的悲伤
和一棵草一样大”
“姿势”“孤独”“悲伤”这些词在这首诗里是诗人的忧伤,也是他所理解的草原的忧伤。无论是古代所谓的“边塞诗”还是近现代及当代被多少诗人寄予衷肠的“草原歌诗”,忧伤都是不曾排斥的意象,在广子的这首诗里,“忧伤”却有着不一样的诠释:“性感”和“大”。我们读诗也许并不能与作者的心灵平行,我们却可以由此感觉到诗所带来的感悟,即:正是这种忧伤,成为北方高原的特质,不仅仅是马、草、风等借喻来的物象,也许还有庄稼、山、石头、树木等等。同时也可理解得到,诗人笔下的草原,是地理的草原,也是人的草原,是生命的物理构成,也是心灵的化学反应和血缘的情感裂变。 (2018.8.2)
附:广子的诗
在草原上
直到将暮色换成曙光
我仍然站在草原上
直到青草的波浪如大海平息
我仍然站在草原上
直到河流变暗
挖掘机开上山冈
我仍然站在草原上
我站在草原上
不是因为它有多美
也不是我想变成一棵草
只要站在草原上
只要风还吹在脸上
我就知道马的脾气是怎么变坏的
在草原上
每一匹马奔跑的姿势
都比风性感
在草原上
一群马与一匹马的孤独一样大
在草原上
一群马与一匹马的悲伤
和一棵草一样大【牧哥读诗(6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