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过很多网络文章,也为知识付了费,然而,我们有时还会感到不明方向。
与一位在行学员聊起职业困惑,她是一名大学教师,有很多业余时间,看了不少励志文章,喜欢参加各种微课。
只是每个方向都浅尝辙止,感觉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没有坚持,至今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
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讯,知识。 每天刷了无数的大V文章,接触到各种观点,看的越来越多,总结思考越来越少。
2
遇见了很多观点,但是却缺少静下来思考的心境。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习惯每天不停地刷关注了的公众号,每个标题都很吸引眼球,让人有点开看内容的欲望,很多文章的观点鲜明,直接尖锐,也有些人观念温和,娓娓道来。新的观点让我们觉得自己增长了认知,开阔了视野。
大量的社会热点,主流的社会价值标准,流行的心理学理论,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成为了别人公众号的粉丝,每天习惯看更文,顺带买一些公号的广告产品。
我们被自以为新的观点引导着,也被很多对立的观点充斥着。
有文章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对性格有很大的影响,要接纳自己的原生家庭带来的印记。另一篇文章给我们当头一棒,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拿原生家庭的影响为借口算什么成熟的成年人。
有文章告诉我们新时代女性应该内心强大,独立自强,要奋斗崛起。列举很多厉害的女性如何兼顾事业和家庭。又有说女性不是神,事业家庭不能兼顾,要有取舍。
有文章说看到了爆款文套现十几亿,同龄人甩我们几条街,有没感到焦虑与不安;也看到萧秋水老师告诉我们,生活是自己的,多少亿是别人的,不要去在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了不断的看别人的想法和观点,却忘记问一问自己内在的想法和追求。
我们买很多微课,上的少,忘的多。
网络上到处都是打卡群,微课堂,为知识付费成了日常。每次都被激情飞扬的题目吸引,抑制不住冲动购买,有些课程没有想象的那么有效,有些课程被遗忘在收藏夹。
很多自媒体课程,用月入多少万来作为标题来刺激大家的神经,感觉每个自媒体行业动不动就年入百万,大V的成功让一波又一波的人想加入斜杠青年,知识变现的大军,社区运营,自媒体品牌成了新的职业潮流。
把爱好变现在互联网时代变的更加容易。人们都想网自己身上都贴上无数看得懂看不懂的标签,以便让个人品牌更可视化。
我们像消费快餐一样消费文化。慢慢的懒于自己去思考,去琢磨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看多思少,内心浮躁,所以我们焦虑。
3
如何在互联网知识海洋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片域。
在资讯,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怎么消化吸收,促进自我重塑?
理性,用辩证的思维来阅读和吸收网络信息,是自我重塑的第一步。
观点本身没有对错,只有自己是否认可。奇葩说里的论点都是处于灰色地带,没有非黑即白,每个人都努力把自己辩论立场的观点表达淋漓尽致,以说服听众。马东老师有次开玩笑的说,如果把他们选手调换一下,他们立马会说出跟原先表达相反的观点。
接触和认识很多观点及想法没有错,只是如果不假思索的吸纳别人的观点,不去思考自己的坚持和立场,利用思辨思维辨析,才是问题所在。
真正的生活,活在当下,把鸡汤文的道理,知识经过生活的检验后内化到内心深处。是另一种自我重塑。
我们喜欢阅读观点鲜明的快文,也容易粗暴的把别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虽说不要断章取义,可是往往潜意识都在挑自我认可的观点在思考。
我们订阅的公号,阅读的文章,整体上都是和我们三观相符,所以我们在读的不过是自我认可的观点,要想突破自我认知,应跳出思维舒适区。
很多文章列了年度详细的目标和计划,很多文章告诉我们想到的事情要马上做,道理一堆一堆的在脑海里,但是真正落到生活中的缺人少。读了一篇又一篇的鸡汤文后,我们在精神上亢奋了一会,又回到生活中维持原来的样子。
我们不愿意明天的样子和今天一样,不愿意今天的想法和昨天的依旧。所以,要斟酌每日充斥的大量信息,要让自己融入真正的生活。生命有太多未知和有趣等着我们去探索,不要沉溺于网络世界的信息海洋里,舒适游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