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留学澳洲那些事儿(26)
说实在的,女儿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越来越懂得体贴父母、牵挂父母。
在国外每当吃到好吃的、见到好玩的,就立刻想起爸爸妈妈还没有享用到,会一遍一遍地说,要是爸爸妈妈也在这就好了。
而且她所观察的、所思考的也越来越细致而深刻了。
她说:妈妈呀,戴维多孤独啊!他都与动物和植物说话。除了与猫和鹦鹉说,浇花、浇树的时候,每浇一棵就说:“来,给你也喝点,给你也喝点。”
戴维提前给他的儿子准备好了生日礼物,可那个早已为人父的儿子连着好多天给的都是同样的答复:“爸爸我没时间......” 其实住的地方开车五分钟就到。
生日礼物的最上面是一盘儿子幼时学讲话的录音,这是老父亲送给儿子的多么珍贵的礼物啊 !
终于匆匆见了一面,那可真叫"一面",短暂的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完整。
老戴维默默地盯着儿子的背影,发了条信息:“希望你喜欢这礼物,祝周末愉快!”
得到的回答是吝啬的几个字:“谢谢,你也一样。”
这也能叫父子亲情吗?怎么冷漠得形同陌路呢?
女儿于是感叹道:人都要老的呀 !
她在«影视报»上发表的一篇散文里有这么两段一一
当父母老了,因为弯不下腰而无法为自己修剪脚趾甲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在下班之后,不管多累,都帮父母准备一盆热乎乎的洗脚水,用手试好水温,耐心洗好,再边陪他们聊天边细细剪着指甲,如同我们小时父母对我们一样呢?
扪心自问,自己将来对父母又会是怎样呢?即使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脱身,能不能至少在电话里多一些耐心,将语速放慢放轻尽量清楚。并且一定让父母知道你很好,不用担心呢?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