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对我们的启发
1、通过致良知,成为自己的上帝
良知:能知是非善恶,”是非“为智慧,”善恶“为道德;圣人就是既有智慧又有道德的凡人。
上帝就在我们心中,就是我们自己。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不必做任何人和事物的奴隶,只俯首于自己致良知的心就可以了。
此观点与康德的”人非工具“有相似之处,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我们如果成为他人的工具就成了一种束缚与奴役,只有将自身当成目的,才能掌握人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2、去心中贼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心中贼指的是七情六欲: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破哀伤:哀而有度,伤不及身。哀伤把握好尺度,不能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破愤怒: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我们愤怒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别人挑战了一些我们外在的东西,这些外在的东西王阳明认为不值得一提。我们应关注的是我们内心的良知,每个人只有在面对良知时才是当事人,面对其他一切外在事物时,都是旁观者。
破恐惧:恐惧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的一种自我暗示。虽然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恐惧与否是你自己的选择。面对危机你可以选择恐惧也可以选择不恐惧。
破好名(虚名、表现欲):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批评、指责、抱怨都是我们表现欲的作怪,我们只看到别人的罪过,却看不到自己。
求利:你争取富贵的时候要凭良知指引,不能违背良知。你只有好好光明你的良知,才能在富贵逼人时坦然面对,不被他控制,二是控制住它。
求生:人不可能没有生存的欲望,蝼蚁尚且惜命,所以谁能真的看淡生死,谁就能成为圣人。
3、人生在世,不可拘泥于常规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4、我们该追求什么
应该努力追求光明良知。只要哦我们良知光明,我们就拥有了智慧和道德。
5、不要操心
不要在琐事上操心。应该在根上操心,就是光明良知,而光明良知的途径就是去事上磨。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
6、获得幸福的方法,不要和外物对立
我们所以和外物对立,是因为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外物,给外物贴标签,就有了好恶之情。反过来他们也来干扰你,是你情绪化。蒙蔽了你的良知。
善恶在你心中,遵循天理即为善,为气所动即为恶。
一个情绪总收到外界控制的人,根本不可能有幸福感。功名利禄,本身是外在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来获得他们,倒不如向王阳明的指示一样:专心在良知上下功夫,用良知去做事,你就能获得幸福成为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