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介绍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时表示,中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瞬间(时刻)”出现所引发的剧烈调整。
从“黑天鹅”到“灰犀牛”再到“明斯基“时刻,中国财经界高官们不再避讳这些“危机语言”,不再为尊者讳,值得玩味……
周小川口中的“明斯基时刻”究竟是什么鬼?为什么说"明斯基时刻"比"灰犀牛"更可怕!?
明斯基是谁?
海曼·明斯基(Hyman P. Minsky,1919年9月23日-1996年10月24日),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的经济学家,曾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担任经济学教授。他的研究试图对金融危机的特征提供一种理解和解释。他有时候被形容为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而他的研究也受宠于华尔街。
作为当代研究金融危机的权威。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金融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并被人们不断讨论和完善。他所坚持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金融危机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危害难以避免。他是第一位提出不确定性、风险及金融市场如何影响经济的经济学家。他在华盛顿大学执教25年,是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的杰出学者。
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是指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 (Hyman Minsky)所描述的时刻,即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明斯基观点主要是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
经济好的时候,投资者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随着经济向好的时间不断推移,投资者承受的风险水平越大,直到超过收支不平衡点而崩溃。这种投机资产促使放贷人尽快回收借出去的款项。“就像引导到资产价值崩溃时刻”。
明斯基时刻危机
自经济学家保罗·麦考利最先使用“明斯基时刻”来形容俄罗斯金融危机以来,已有将近20年了。自那以来,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的研究常被用来解释上世纪80年代末亚洲、随后美国以及全球2007年遭受的数轮市场动荡。
明斯基于1996年去世,此后他的这一研究时不时地都会成为央行官员悲观讲话的主题,包括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和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
曾任职Pimco的麦考利解释称,一旦出现这一时刻,风险承担意愿萎缩殆尽,将对市场和经济带来“各种各样的后果”。
而此番轮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通过使用“明斯基时刻”来对乐观情绪的突然消散发出警告,称其可能引发资产价格的骤然崩盘,无疑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一些分析师称,来自中国方面的警告使投资者认为市场将剧烈波动,这一担忧情绪周四在全球市场引发连锁反应。香港恒生指数周四开盘走高,但收盘跌1.9%。日元和黄金等避险资产走高,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跌0.2%。VIX指数上涨5%。
美国富瑞金融集团(Jefferies LLC)的分析师称,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中国资产面临“明斯基时刻”,如果在此之后分析师仍无法意识到风险资产面临的早期滑坡势头,就是自己的疏忽大意了。
周小川所担忧的涉及面主要指中国资产。一些追踪中国经济的专家已经表示,由于债务激增,中国市场估值已经过高。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今年早些时候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理由就是担心信贷增长问题。
但许多投资者也对其他市场的过度乐观和自满情绪感到担忧。今年以来美国主要股指连创纪录新高,市盈率等估值指标已超过历史水平。尽管面临一系列的政治纷乱,华尔街的恐慌指标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波动性指数(VIX)持续下探纪录低位。
美国富瑞金融集团称周小川发表的这一言论是场及时雨。之前一天,道琼斯指数有史以来首次收于23000点上方,而30年前的同一天,道指却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史称“黑色星期一”。
不过,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策略师Marc Chandler不愿将上周四美国股市的下跌归因于投资者对可能出现明斯基时刻的担忧。
他说,目前很多人担心美国股市,但在他看来,更简单的解释是,这是在税改、美联储主席继任人选面临不确定性之际,市场正常的获利回吐。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明斯基与中国第一次被联系到一起。早在2016年4月份,有两份研究报告都提到了这一威胁,尽管两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当时,Gavekal发表了经济学家Jonathan Anderson的一份报告,报告标题就说明了一切:“明斯基时刻即将降临中国”。报告预计,可能在2020年之前发生金融危机和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
大约在同一时间,沈建光等瑞穗证券亚洲(Mizuho Securities Asia Ltd.)的经济学家则表示,高企的储蓄率、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外债水平低,以及解决过往危机的记录意味着,中国可以避免出现“明斯基时刻”。
不论谁对谁错,中国的投资者已经收到了信号:周小川挺担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