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文学
茨威格遗作《象棋的故事》:人生很多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茨威格遗作《象棋的故事》:人生很多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作者: Li晓璐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09:56 被阅读0次

两个我当中的每一个我,黑子我和红子我,都得互相争个高低,双方又野心勃勃,焦躁不安,急于取胜,急于赢棋。

提到作家茨威格,大家都会想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他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隐藏在女人内心深处的爱情故事。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的另一篇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中篇小说,可以说,这就是他的遗作。

小说以象棋为线索,讲述的是在二战时期,一个饱受德国纳粹分子折磨的男人,心灵受到其严重的残害,导致精神上开始出现分裂。在他被关押的日子里,通过「下象棋」来对付纳粹分子对他灵魂的绑架。他在自己脑中扮演着自己和敌人双方,他把自己的狂热和欲望都倾注在双方的对弈中,无法自拔。

01 象棋代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

象棋是一种集各种截然不同的智力特性于一身,兼有哲学家、数学家的精于计算、富有想象等创造性的特质。

自古以来,象棋代表了中国古人素质的衡量,中国古人讲究学习「 琴、棋、书、画」,目的在于修身养性。

作家阿城创作的小说《棋王》,意在「 用棋写人」,知识青年对象棋比赛的执着,其实是在寻求自我的精神世界。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中,同样也有一个棋王,而这个棋王是一个「 大脑迟钝、头脑简单」的乡下青年,在他眼里他能通过下棋获得金钱和荣誉,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

他是世界象棋冠军,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被神父收养的头脑简单的乡下少年。他大脑迟钝,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神父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神父不安排他做什么,他就呆呆的坐着。在常人看来他就是一个没有感情、智力低下的动物,但这个头脑简单的少年却对「下象棋」表现出卓越的天赋。

这个粗鲁、卑劣的灵魂击败了那些决定聪明的演说家和数学家,但他的精神并没有在下象棋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反而变得越来越狡猾。他成功后,用荣誉和金钱填充他的头脑,他挣得钱多,就越来越冷漠、变得目空一切。

人们发现来他一个弱点,他不会「杀盲棋」

「杀盲棋」就是在脑中想象自己和对手下棋的场景,但是这个来自乡下的世界象棋冠军完全没有想象力,这样的情况就好比一个音乐演奏家,心里没有音乐符号一样。

尼采曾说:「 通常自我满足的人在身体又有缺陷的时候,格外虚荣,爱好荣誉和恭维。他越丧失自我,就必然越寻求从外部用陌生观点来寻求自我。」

世界冠军头脑虚无,没有精神世界,所以他想象不出怎么「下盲棋」,正是精神世界的虚无,他需要象棋给他带来的荣誉和金钱,来满足自己。

02 双方的博弈是真,对自我的博弈是实

既然我别一无所有,只有这种荒唐的的自己,把自己当作敌手的游戏,那么我的愤怒、我的报复心、便狂热地全部都倾注到这种游戏中去了。

象棋从本质上是两个人博弈,看起来很枯燥,但其实对弈中是在不断地自我考量。

在一次出行中,来自乡下的世界象棋冠军碰上了同样棋术高超的B博士。B博士,在世界二次战争的时候被关在一个虚无的空间内,遭到法西斯的迫害。

他没有被法西斯关进集装箱,而是关在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屋子里没有任何声音、没有任何生机,比监狱还要封闭的空房间。他感受的不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而是内部产生的压力。

茨威格在小说中描述到「 最恶毒的酷刑是把一个人完全孤立起来,把一个人完完全全安置在虚无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虚无那样对人的心灵产生这样一种压力。」

B博士在一次被审讯的时候,发现了一本象棋书,于是他冒着危险把这本书带到了身上。自从之后,他就开始按照书上的步骤开始在头脑中想象着下象棋。

他研究书上抽象的符号,他像抓住了一个救命稻草一样,他觉得自己不再孤独。通过下象棋,他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机敏、灵活。

而B博士在关押期间虽然没有真正的和人下过象棋,而他在被禁闭的时候学会了「 杀盲棋」。在想象中下棋,想象自己下棋的步骤,然后转化身份变成对手。

B博士由于受到法西斯一系列的折磨,自己和自己下棋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尽管棋艺非凡,但是无法和那个乡下的世界棋王冠军对弈。世界棋王冠军很快意识到B博士的弱点,于是故意拖延下棋时间,使得B博士心灵备受煎熬。

世界象棋冠军象征法西斯希特勒,而小说中的B博士象征着茨威格。

现实中的希特勒善于用欺诈的手段达到目的,逼得这个善良的作家无路可走,而茨威格知道自己战胜不了博弈的对手,只能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在这虚幻的现实中,已经分不清谁是敌人。

希特勒为了满足自我的扩张欲望,丧失人性道德。野蛮残酷的习性深植在人性里面,经过多年的文化陶冶,有时候还是会暴露出来。正如荀子主张的「人性恶」。

03 人生很多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世界象棋冠军头脑虚无,没有精神世界,所以他想象不出怎么「下盲棋」,正是精神世界的虚无,所以他也没有道德观念,别人给他钱,他就表演,不管让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钱,他都会做。

而B博士则把自己和对手都局限在自己的头脑中,他自己在和自己较劲,自己和自己对着干。人的脑子一辈子完全围着一个划成六十四个黑红方格的小块空间转来转去,是不可思议的。B博士变得越来越古怪。

茨威格想通过一本本小说来控诉、来反抗,就像B博士在象棋中的博弈,他通过「下盲棋」,不断地博弈来发泄自己的愤怒。

几个月来被人挖空心思用孤寂折磨着,早想把积聚在心中的愤怒向什么东西发泄一下,但是自己又别无所有,只能把自己当作自己这样荒唐的做法,来发泄自己的愤怒。

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越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正是这种表面上看来对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的人,像白蚁一样顽强地用他们特殊材料建筑着自己稀奇古怪的、然而对他们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宇宙素影似的小天地。

B博士是一种近乎的偏执,把自己局限在一片小天地中,自己和自己较劲,和自己对着干。把赢棋、取胜,把我自己打败的欲望渐渐变成一种狂怒。这样做的结果,伤害的还是自己。

毛姆曾经说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由环境决定的。他们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不仅逆来顺受,甚至还能随遇而安。我尊重这些人,可我并不觉得他们令人振奋。还有一些人,他们把生活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这样的人虽然寥若星辰,却深深吸引着我。」

茨威格虚构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每时每刻都在自己和自己较劲。他活的真实,但很痛苦。

茨威格在战争时,深受法西斯的毒害,因为战争,茨威格的小说被查禁,他从奥地利流亡到英国,

1941年他出版了《象棋的故事》和自传《昨日的世界》,控诉了法西斯对人思想的统治。

1942年,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出于对他的「精神家园欧洲」毁灭的痛心,他和妻子服镇静剂自杀。

总结

我们大多数的人习惯在一件事情上钻牛角尖,明明知道自己战胜不了对方,却依旧选择一种偏执的方式。明知道前方的路走不通,却依旧不撞南墙不回头。

30岁之前的曾国藩,对自己要求很严,对他人亦是。他做事棱角分明,也每每碰壁;

30岁后,对自己要求甚严,但对别人好了很多,甚至对之前看不惯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曾国藩这样做,或许认清了现实环境,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优雅的活,而是活着——苟延残喘的活着。他变得圆润,不再那般锋芒毕露。他不再和自己较劲,他稍微妥协了些,他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为了实用主义者。

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随性,要认清自己的禀赋和性情,认清周围的社会环境,这样才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 | 书海识途

图 | 网络

相关文章

  • 茨威格遗作《象棋的故事》:人生很多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两个我当中的每一个我,黑子我和红子我,都得互相争个高低,双方又野心勃勃,焦躁不安,急于取胜,急于赢棋。 提到作家茨...

  • 不较劲的智慧

    人生很多痛苦都来自于盲目较劲,所以你要具备不较劲的智慧: 第一,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要随性。要认清自己的禀赋和性情...

  • 不较劲的智慧

    人生有很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的较劲。所以,我们需要具备不较劲的智慧。 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要随性。要认清自己的禀性...

  • 写作

    写作这件事,其实是和自己较劲,和懒散的自由的自己较劲,真正能让人成长的都是过程痛苦,成果丰硕的修炼。自己融入社会,...

  • 《象棋的故事》-- 茨威格

    在我看来,这是关于象棋的两个故事。 一个傻子,傻了14年,终于被发现了关于象棋的天赋,连战成名。走上人生巅峰,下棋...

  • 不较劲的智慧‖心灵成长篇

    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较劲,所以,你要具备不较劲的智慧:不和自己较劲,不和他人较劲,不和老天较劲。 01 小A...

  • 人生如棋,唯愿这个世界被温柔以待<读茨威格《象棋》>

    读茨威格的《象棋》。 作者在通篇,分明都在讲和国际棋王有关联的故事,藉着象棋这个线索。 从这篇小说却也看到人生如棋...

  • 摘录

    活明白的女人都是和自己死磕,不与别人较劲。可是,很多女人都活反了,专门和别人较劲,不和自己死磕。

  • 不较劲的人生才舒服

    人生许多痛苦都源于盲目较劲。 深以为然。 每个人都有不甘心的时候,但因不甘心就去和烂人烂事较劲,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

  •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分析

    茨威格擅长描写偏执狂类型的人,他的很多小说都是这样。 这些人困于某一单方面的领域,在其中不能自拔。原因是,限定的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茨威格遗作《象棋的故事》:人生很多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zt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