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老罗这段时间可了不得,天天步数霸榜。
“我真佩服你,能坚持天天健步走,我就做不到!”
“呵呵……我可没你想象中那么自律。其实,只是我参加了了一个每天运动打卡的活动,因为交了些保证金,不希望那些钱拿不回来就是了。不怕你笑话,如果不是看在钱的份上,我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
我看着老罗这段时间坚持锻炼之后,气色完全变了,他自己也挺满意的。
我可没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好,一个人做事情,如果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恐怕很难真正的重视起来。
我们常说上赶的买卖不好做,反过来,那些年那些玩饥饿营销的人真的是很能调动人的欲望来。在《乌合之众》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在群体中个体往往会失去常态的自我辨识力。越难得之货越容易在意,应了所谓的物以稀为贵。
付出了一些代价之后,心里头就有了自我的归属感,就再没了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己。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个转折其实大的不得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无到有,与从有到无,会带给人不同的心里感受:分别是获得与失去。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失去时情绪反应会远远大过得到时的情绪反应。
但凡与自己有了瓜葛,自己的认知与反应就会有不同,读书读到印度苦行僧印象深刻的一点,苛刻到甚至“不三宿空桑”!目的自然是求六根清净,求大解脱,这种刻意回避或者说规避是寻常事。
事实上,我们不时常在考量付出与回报之间比价是否值当吗?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必然是要付出一定的对价,可能是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心思,你的金钱,只不过有些是显见的物质的,有些是隐性的精神的,我们比较在意或者说更容易注意到那些显而易见的对价,而容易忽略了那些隐晦不明的对价,其实到底哪一种影响大些呢?
我们从小就会被教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真正把它记在心上践行者永远是少数。
原因很简单,时间这个东西太有魔性了!它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但每一个人对于时间的认知以及态度却各各不同,恰恰是这些差异使得每一个人赋予时间的价值与意义各各不同。
你怎么对待它,它终如何回应你!它自不言,终以现实呈现在你生活的各个层面。
生活在生活中,谁也逃不开。你付出的代价是否会良性返现,还是归于沉没资本?是一个需要用心对待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