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理财对于我们是一个很遥远生疏的概念,因为沾不上关系,每月那点可怜的工资养家糊口还捉襟见肘,既便偶尔有点积蓄,也不敢乱动,预防着不时之需,一听到理财我们便苦笑,便觉得荒诞,没有财可理使我们产生了无产者的酸葡萄心理:多轻省啊,不用为了钱而算计,折腾得睡不着觉!近一,二年,家里花销少了,渐渐地存了点钱,丈夫首先蠢蠢欲动,尝试着买少量的理财产品,从只涉及稳健型的,比银行利息高就可以,到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容易满足,跨越至高风险的。我一向胆子小,活得谨慎,觉得何必提心吊胆担着风险呢?登得高,跌得必定惨啊!他承认我的逻辑没错,但他的道理也显得无懈可击:风险是挺高的,所以我只是投入一小部分,只是试试水,一个家庭的资金是要分成几大块的,三分之一放到银行里做为基本保障,三分之一稳健理财,三分之一风险投资。而依我的理财观念,一股脑地放进银行里,是省事了,也保险了,但不能升值,利息抵御不了通货膨胀,就等于贬值。既使不奢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谁也不想让自己的钱缩水,面对他的雄辩,我有些发懵,头脑原本就糊涂,他的一番规划使我更糊涂了,升值和风险并存,而我本能地想百分之百规避风险,他冷笑着:那就眼睁睁地等着你的钱贬值吧!
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我也学着在金融软件里学着购买理财产品,丈夫妄想提高我的欲念,企图挑起我的斗志,但我仔细看了条款,就有些退缩,理财产品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不承诺保本保息,都有赔的可能,这种可能很是吓人,为了有限的一点收益凭空地使自己的钱受到损失,又是何必呢?丈夫一方面鼓励我的保守,小门小户,没有多少余钱,经不起太大风险,一方面又希望我冲锋陷阵,果断勇敢,不失去收益的机会,可惜我的头脑永远不是能赚钱的料,选择的都是低收益稳健型的,灵活机动,没有时间限制,随时能支取,金融软件给我的评价是:极度保守型。
在疫情的影响下,丈夫目前只能暂时在家休息,理财便成了他的首要事业,他的性格其实也是保守小心的,敏感细致的,这就使他的理财很是纠结,很是复杂,出于规避风险的意识,他采取遍地开花的战术,把菜分别放在了众多的篮子里,下载了很多金融软件,买了无数的理财产品,为了选择势头强劲的基金,他反复思量,试验,比较,常常念念有词。股市行情的好坏成了他心情的晴雨表,如果这一天形势一片大好,遍地飘红,他便高兴得手舞足蹈,神秘地问我:你猜?今天挣了多少钱?得喝一杯庆祝庆祝,反之,则坐立不安,神色焦虑,也得喝一杯压压惊!经过了一年多的行情震荡,他的承受能力大增,他总结的经验是跌的时候沉住气,早晚能涨回来。我不理解:只是一个数字游戏,没有落袋为安,就不算赚钱,有什么意思呢?他说大的趋势是涨的,他倒锻炼了胆量和格局。
牛市的时候,仅管连着好几天都是赚,赚得骨头都轻了,他却没失去理性,没有冲动之下继续加投,因为他清醒地明白,风险投资就是风险投险,不能把身家性命都放进去。
丈夫出身贫苦,对钱看得是很重的,是认真对待的,他用一个小笔记本记录每一天的得失,计算这一星期,一个月是赔还是赚,及时调整策略,尝了一点理财的甜头,他的名言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