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旅游行业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旅游行业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作者: 夏群_58f6 | 来源:发表于2020-09-23 15:59 被阅读0次

    旅游行业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地球上的东方人和西方人总是因为某些事吵来吵去,究其原因,除了利益之争,另外的原因就是因为西方推崇的是逻辑思维,而东方世界崇尚的是辩证推理。两套理论基础不一样,自然而然由此衍生出来的世界观,方法论就大相径庭,争吵也就不可避免。

    有鉴于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旅游行业这个概念的含义。否则有可能会掉在历史与现实虚无主义的泥潭里,拔不出腿来。题目所说的旅游行业,因为从业人员复杂,派别众多,各种机构混乱设置,就连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也说不清楚个大概,这种混乱情况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旅游行业,虽说是个综合的产业链,包括酒店,航空,景区,地面交通,免税购物店等等,但是酒店行业的从业者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隶属旅游业,人家是堂堂正正的酒店行业,有星级标准,有国际品牌,有连锁加盟,不屑于跟旅行社为伍;航空公司也从来不把自己归在旅游业,人家是高大上的航空业,空姐空少走路从不看台阶的,选拔严格,工资待遇好,福利高,只不过跟部分游客有了交集而已;景区虽然跟游客天天打交道,但是绝大多数景区都是国有资产,归国土资源部管,是标准的事业单位,门票收入和员工工资是收支两条线的,是圈地收钱的土豪,景区也不认可自己是旅游行业。说来说去,死心塌地留在旅游行业里的,就剩下个旅行社了。

    就是因为对旅游行业这个概念定义不清,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因为调查的口径不统一,统计的数据不标准,各地区的统计数据被管理部门有意无意的重复计算,累加。所以每年的文旅局公布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统计数据就掺水严重,不断逼近理智的下限,统计出来的数据,除了被新闻联播偶尔采用外,一直被国家经济统计部门弃之如敝履。

    而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好像从来就没搞清楚这个状况,或者就从来不想搞清楚。最近,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4号令,公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已经2020年7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个规定,对在线旅游企业做了一些理论上的约束,这个《规定》表面上条理清楚,面面俱到,实际上呢,因为受管辖权和管辖区域的限制,文化旅游部的执法部门根本就无法按照《规定》或《旅游法》的规定,对在线互联网企业从事旅游业务做出有实质性的管理和约束。按照文旅部门执法大队的说法,在本地旅游局备案,本地工商局注册,在本地税务局缴税的旅行社我们能管,除此以外,我们都管不着,也管不了。

    厘清了概念,我们就能知道,所谓的旅游行业其实就应该专指在文化旅游局备案并缴纳旅游质量保证金,在工商局注册,在税务局缴税的旅行社行业。

    而这个旅行社行业,包括线下旅行社,例如国旅,青旅,康辉等全国都有的分支的传统旅行社,也包括携程,途牛,同程,飞猪,去哪,这样的线上旅行社企业。

    病人确定了,我们才能知道要号谁的脉,给谁打针,谁来吃药。

    包括旅行社从业人员自己,都情真意切地说是因为新冠疫情,所以旅行社业务被打入谷底。事实呢,没有疫情,旅行社本来也快坚持不住了。佰程旅游网倒闭。这些早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已经是早有预兆,危机四伏,大厦将倾。新冠疫情不过是压断骆驼一根稻草而已。一个常年卧床的植物人,一拔管就死,我们不能说拔管的就是凶手。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作为被国家作为朝阳企业扶持的旅游产业为啥落入这步田地?

    我们按照旅行社发展的时间历程来纵向分析一下,以史为鉴,可知将来。

    中国的旅行社最早是随着80年代国家对外改革开放政策,从无到有产生的。

    在那之前,中国普通老百姓,出门叫出差,到哪里都要介绍信的。当时国内大多数人还没有旅游的概念,旅行社和住宿的旅社傻傻分不清。

    旅行社是以国家外交部外事接待单位的面目出现,接待人员基本都是外语翻译,出入的都是国宾馆,接待的都是外国友人,花的都是外汇券。(什么是外汇券,大家自行百度)。当时把上团都叫上任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做旅游行业,国家是有限制的,有行业指导的,出境都要依靠旅行社,到香港澳门自己的地盘都要跟团上团队名单。更别提日本欧洲和美国加拿大了。以后,随着国际交流增多,国家才慢慢放开了更多的行业限制。

    中国旅行社的成立和发展都是有政策导向的,政策的垄断和行业信息的不透明是旅行社存在发展的基本要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社会交流的进步,旅游行业也进入到信息社会,各种OTA也就是online  travel agency 线上旅行社像携程,去哪,途牛,同程都一窝蜂挤进旅游行业,宣称自己科技公司,做的是轻资产的平台,平台上的旅游产品都是传统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线路。产品的同质化导致的结果只能导致价格战。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各 OTA都疯狂撒钱补贴,都争着做旅游行业的流量入口。双程大战,一元门票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携程作为行业老大也被无序的价格竞争搞得鸡飞狗跳墙。梁建章紧急回归,操起资本的大棒,收购,兼并,重组,做起了门外的野蛮人。各种资本工具轮番上阵,携程成功收购了对手去哪儿;成为同程的股东;通过天眼通,可以查到到携程是很多旅游行业的背后金主,携程奠定了旅行社行业的头部座次。

          资本永不眠,疯狂的烧钱补贴,都是为了博取上市,玩的都是资本运作,在A股上市是圈国内的钱,在纳斯达克上市是为了圈美国人的钱。企业的本质是要赢利的。

            但是当下的旅行社因为无序的竞争,利润极其微薄。为了争取到客人,旅游社玩起了负团费,购物团。旅游质量和体验直线下降。

             

          利润少,但是还有现金流啊,GMV还是可观的。为了盈利,OTA将自己的盈利的触角不断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针对旅游个体,开展消费金融,依靠数量庞大的游客资源,OTA申请各种金融牌照,开发出各种小额贷,现金贷频出,旅游白条,消费贷。针对旅游供应商,  OTA祭起了旅游供应链金融的大杀器。利用各种应收账款,订单账款和库存账款,设置各种账期,向上下游的旅游供应商放起了高利贷。销售旅游产品根本不赚钱,但是大量的现金流进入公司的体外循环。

    OTA旅行社利用自己在旅游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地位,对行业内交易数据的把控,通过转移授信的方式,羞羞答答的变成了放高利贷的,赚的盆满钵满。而旅游产业链上的供应商,组团社和地接社都成了旅游圈的杨白劳们。

           

            在旅游圈,旅游供应链金融生意做的最好的,也就是高利贷生意做的最好的是腾邦国际和途牛旅游。腾邦依托强大的航空背景,发力在机票订单供应链融资。途牛依靠众多的客户资源,通过牛业贷,针对旅游批发商,把旅游供应链金融里的应收账款融资玩的风生水起。

    因为通过放贷挣钱很容易。腾邦国际和途牛旅游都在利用旅游的金融属性牟利的这条康庄大道上越跑越远。

          疫情一来,旅游行业现金流全断。携程老大成了带货的网红,同程抛弃了不赚钱的旅游,利用原来的客户积累,玩起了社区生活,作起了团购批发业务,倒卖油盐酱醋。腾邦和途牛都掉到泥坑了,挣扎求生。

          疫情改变了很多,最明显的可能就是旅行社行业了。作为从业人员,最切实的感悟就是再也回不去原来我们熟悉的流程和环境了。因为社会环境变了。

          行业政策垄断和信息不对称被彻底改变了。旅行社存在的基础没了。

    京东的刘强东曾经说过,商业没有秘密,无外乎成本,利润和效率。

    谁将这三个要素搞清楚了,就可以赢得市场。不一定要拘泥于旅行社的传统形式。

    美国就利用高频次的交易,真实的活跃用户,逐渐渗透进旅游行业,订房数甚至超过了携程。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不应该再把眼光放在旅行社还是否有发展,更应该聚焦哪种新的模式更适合游客的需要。各种去中心化的app应用越来越多,大而全的旅游app是否还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这些都是未知的。

    只要有人,就有旅游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业去满足需求。人的需求千变万化,以后会有无数的新产业出现,也会有无数的落伍的产业被淘汰。行业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是否适应需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游行业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doyktx.html